开郁清胃颗粒对不同血糖水平患者β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10
作者
赵昱 [1 ]
仝小林 [2 ]
刘素宾 [3 ]
陈良 [4 ]
王霞 [5 ]
机构
[1] 北京民航总医院
[2]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3]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4] 北京中医药大学
[5] 北京积水潭医院
关键词
开郁清胃颗粒; 葡萄糖; 血糖; β细胞功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85 [中药药理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探讨复方开郁清胃颗粒对不同血糖水平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以及不同浓度葡萄糖、血糖水平和β细胞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将受试者根据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h血糖(PBG)分为3组。第1组:7.8mmol/L≤PBG<11.1mmol/L;第2组:11.1mmol/L≤PBG<16.7mmol/L;第3组:PBG>16.7mmol/L。观察62例糖代谢异常患者在开郁清胃颗粒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变化并用OGTT数据评估β细胞功能:计算HOMAβ细胞功能指数(HBCI)、糖负荷30min胰岛素增值与30min血糖增值的比值(ΔI30/ΔG30)及胰岛素曲线下面积(INSAUC)。结果①第1组、第2组患者在开郁清胃颗粒治疗前后体重及腰臀围、血糖、血脂明显改善,胰岛素敏感指数增加,而各点胰岛素(lNS)水平呈下降趋势,HBCI及ΔI30/ΔG30升高,INSAUC减小。②第3组患者血糖、血脂下降,胰岛素敏感指数增加,而各点lNS水平无明显变化,HBCI、ΔI30/ΔG30略有升高,而INSAUC前后对照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当PBG<16.7mmol/L开郁清胃颗粒通过降糖、降脂、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改善糖代谢异常患者β细胞功能,特别是对β细胞早相分泌较好的改善作用与糖负荷后2h血糖的显著降低密切相关;当PBG>16.7mmol/L时,高浓度葡萄糖抑制胰岛素分泌,表现出葡萄糖毒性作用,β细胞功能受损明显,开郁清胃颗粒通过降糖减毒使β细胞功能有所恢复。
引用
收藏
页码:635 / 64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开郁清胃颗粒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 [J].
朴信映 ;
仝小林 .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3, (10) :11-13
[2]   糖尿病从肝胃辨治论 [J].
谢杜红 ;
仝小林 ;
徐远 .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3, (02) :7-8
[3]   开郁清胃颗粒对链脲佐菌素诱发糖尿病大鼠降糖机理的实验研究 [J].
柳红芳 ;
仝小林 ;
王庆国 .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02, (05) :31-33+37
[4]   肝胃郁热证在消渴病治疗中的辨识 [J].
柳红芳 ;
仝小林 ;
朴信映 .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2, (03) :65-67
[5]  
赵昱,仝小林,刘素宾,陈良,赵天豫,王霞.开郁清胃颗粒对2型糖尿病β细胞功能的影响[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5(16)
[6]   Pathophysiology of insulin secretion [J].
Scheen, AJ .
ANNALES D ENDOCRINOLOGIE, 2004, 65 (01) :29-36
[7]  
E. Standl,M. Füchtenbusch.The role of oral antidiabetic agents: why and when to use an early-phase insulin secretion agent in Type II diabetes mellitus[J].Diabetologia,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