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经济增长因素分析:1979—2007——基于全要素生产率视角

被引:14
作者
覃武
谭砚文
机构
[1] 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全要素生产率; 索洛余值法; 深圳特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0202 ; 020202 ;
摘要
本文运用索洛余值法对1979—2007年深圳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剔除1986年第一次经济发展大调整导致的异常数据,深圳年均28.81%的经济增长速率,源于大量的资本投入,其年均增长率为24.05%,对深圳经济的贡献作用高达78.48%,而劳动的作用非常不明显,仅贡献了5.71%的份额,同时TFP的作用也过于偏低,仅为15.81%,因此可以认为,深圳29年来的发展模式属于资本推动型的粗放式增长。在面临着特殊政策普惠化,土地、资源、人口和环境等四个愈来愈严峻的外部与内部环境约束下,深圳特区必须尽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增长,提高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97 / 102+108 +10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广东经济路在何方?——对广东经济增长全要素生产率的分析和思考[J]. 周苗苗,张光南.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 2004(03)
[2]  
广东经济路在何方?——对广东经济增长全要素生产率的分析和思考[J]. 周苗苗,张光南.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 2004 (03)
[3]   关于中国经济增长与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思考 [J].
易纲 ;
樊纲 ;
李岩 .
经济研究, 2003, (08) :13-20+90
[4]   中国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变动:1952-1998 [J].
张军 ;
施少华 .
世界经济文汇, 2003, (02) :17-24
[5]  
中国经济特区史论[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陶一桃, 2008
[6]  
定位:深圳的全面创新与和谐发展[M]. 中国经济出版社 , 李罗力主编, 2006
[7]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研究[M]. 南京大学出版社 , 洪银兴等著,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