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沁水盆地煤层气成藏的微观动力能条件研究

被引:21
作者
吴财芳
秦勇
傅雪海
曾勇
机构
[1]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关键词
煤层气; 成藏作用; 能量平衡系统; 微观动力能; 沁水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1 [煤];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煤层气成藏的微观动力能条件主要包括煤储层的孔隙—裂隙系统、煤储层的生气作用和储气作用两个方面。以山西沁水盆地为例,深入剖析了煤储层的孔隙—裂隙系统及其发育历程、煤储层的生气作用与能量聚散,阐明了煤层气成藏的微观动力能对成藏效应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构造作用对储层渗透率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成烃增压致使能量聚集,成为盖层突破作用的主要驱动力,而能量放散则主要是通过煤储层孔隙—裂隙系统的产生、发展。根据上述研究成果,沁水盆地煤层气成藏的地质区划结果为:盆地南部的有利区带为阳城和晋城的北部地区,包括潘庄、樊庄、郑庄等地区;盆地中部的有利区带为安泽—沁源地区,位于盆地西斜坡的中南部;盆地北部的可能有利区带为寿阳东南部地区,位于榆次东北部和阳泉西南部之间。
引用
收藏
页码:449 / 45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煤储层厚度与其渗透性及含气性关系初步探讨 [J].
秦勇 ;
叶建平 ;
林大扬 ;
焦思红 ;
李贵中 .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00, (01) :24-27
[2]   山西沁水盆地中、南部现代构造应力场与煤储层物性关系之探讨 [J].
秦勇 ;
张德民 ;
傅雪海 ;
林大洋 ;
叶建平 ;
徐志斌 .
地质论评, 1999, (06) :576-583
[3]   成烃增压数值模拟 [J].
徐思煌 ;
梅廉夫 ;
袁彩萍 .
石油实验地质, 1998, (03) :85-89
[4]   煤储层裂隙形成机理及其研究意义 [J].
王生维,张明,庄小丽 .
地球科学, 1996, (06) :73-76
[5]  
中国煤层气地质.[M].张建博等主编;.地质出版社.2000,
[6]  
山西南部煤层气地质.[M].刘焕杰主编;.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