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采暖期可吸入颗粒物时空分布特征及源追踪

被引:14
作者
赵文慧 [1 ,2 ]
赵文吉 [1 ]
宫辉力 [1 ]
宫兆宁 [1 ]
机构
[1] 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
[2] 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
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可吸入颗粒物; 时空分布; 源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13 [粒状污染物];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可吸入颗粒物是北京市大气主要污染物之一,春秋两季的沙尘天气除部分是由于受到区域气流的影响外,多数情况下是原地污染造成,尤其是冬季采暖期。本文通过遥感技术和地面监测结合的方法,研究采暖期北京市近地面不同粒径可吸入颗粒物时空分布规律及其与影响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应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分析下垫面的变化,应用地面观测仪器收集不同粒径颗粒物的含量,并分析颗粒物的化学组成;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技术,研究颗粒物的分布与下垫面的关系。研究表明,可吸入颗粒物污染分布和下垫面介质、人为污染源、人口密度、气象因素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417 / 428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北京市区大气气溶胶PM2.5污染特征及颗粒物溯源与追踪分析[J]. 陈媛,岑况,S.Norra,N.Schleicher,于扬.现代地质. 2010(02)
[2]   北京冬季大气颗粒物数浓度的粒径分布特征及来源 [J].
段菁春 ;
李兴华 ;
谭吉华 ;
柴发合 .
环境科学研究, 2009, 22 (10) :1134-1140
[3]   大气气溶胶粒径分布特征与气象条件的相关性分析 [J].
林俊 ;
刘卫 ;
李燕 ;
包良满 ;
李玉兰 ;
王广华 ;
吴伟伟 .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9, 25 (01) :1-5
[4]   杭州城市空气污染物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子的定量分析 [J].
王伟武 ;
陈超 .
地理研究, 2008, (02) :241-249+481
[5]   北京市大气PM10环境背景值的计算方法探讨 [J].
李金香 ;
虞统 ;
赵越 ;
李海军 ;
李令军 ;
刘文清 .
环境科学学报, 2007, (09) :1525-1533
[6]   北京市秋季大气颗粒物的污染特征研究 [J].
袁杨森 ;
刘大锰 ;
车瑞俊 ;
董雪玲 .
生态环境, 2007, (01) :18-25
[7]   空气总悬浮颗粒物浓度的遥感信息模型研究 [J].
程承旗 ;
常鹏飞 ;
郭仕德 ;
林旭东 .
水土保持研究, 2006, (06) :243-246
[8]   北京市区春季燃烧源大气颗粒物的污染水平和影响因素 [J].
刘大锰 ;
马永胜 ;
高少鹏 ;
黄杰 ;
安祥华 .
现代地质, 2005, (04) :627-633
[9]   颗粒物浓度的影响因素及变化规律 [J].
朱能文 .
环境科学动态, 2005, (02) :16-18
[10]   行政单元数据向网格单元转化的技术方法 [J].
范一大 ;
史培军 ;
辜智慧 ;
李晓兵 .
地理科学, 2004, (01) :105-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