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垩纪大洋缺氧事件

被引:4
作者
万晓樵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关键词
大洋缺氧事件; 白垩纪; 海侵高峰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白垩纪黑色页岩相地层出现在世界主要大洋及地表露头中,一般表现在三人时期:巴雷姆晚期—阿普特期—阿尔布期;赛诺曼晚期—二仑早期及康尼亚克期—三冬期。这些时期海相地层的岩性、动物群及地球化学特征均有变化,并以赛诺曼晚期—二仑早期变化最为明显,表明当时世界海洋处于氧极度损耗的条件。这种条件被称为大洋缺氧事件(OAE)。赛诺曼期—三仑期大洋缺氧事件的发生与当时的海侵高峰期是一致的。海平面的上升可使上升流加强,使表层生物生产率增高,进而导致海洋水体溶解氧的消耗及有机碳的保存。
引用
收藏
页码:35 / 4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 条
  • [1] OCEAN-WIDE STAGNATION EPISODES IN THE LATE CRETACEOUS
    DEGRACIANSKY, PC
    DEROO, G
    HERBIN, JP
    JACQUIN, T
    MAGNIEZ, F
    MONTADERT, L
    MULLER, C
    PONSOT, C
    SCHAAF, A
    SIGAL, J
    [J]. GEOLOGISCHE RUNDSCHAU, 1986, 75 (01): : 17 - 41
  • [2] The early Toarcian and Cenomanian-Turonian anoxic events in Europe: comparisons and contrasts[J] . H. C. Jenkyns.Geologische Rundschau . 1985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