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前由译介西书产生的一场歧见——关于严复译《社会通诠》所引发的《民报》上的批评

被引:4
作者
罗福惠
袁咏红
机构
[1] 信阳师范学院
[2]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 兼职教授
[3]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4] 博士生
关键词
社会通诠; 宗法社会; 军国社会(国家社会); 民族主义;
D O I
10.19862/j.cnki.xsyk.2005.10.015
中图分类号
K257 [辛亥革命(1901~1911年)];
学科分类号
060205 ;
摘要
严复译英人甄克思《政治史》,划分人类社会为图腾社会、宗法社会、军国社会(亦称国家社会)三种主要形式。严复称,中国社会自秦迄清为“宗法居其七,而军国居其三”;并借原著着重指出,“宗法社会”有“组织个体以血缘种族而不以居地”、“排外而锄非种”、“统于所尊”、“不为物竞”四大缺陷,尤其批评当时的民主革命派宣传的民族主义为不脱宗法思想。对此,汪精卫、胡汉民、章太炎曾在《民报》刊文批驳,认为《社会通诠》中对历史阶段的划分和所总结的宗法社会的特征不合中国历史实际,并指出古今不同的民族的民族主义更有差别。这场论争的意义,除显示当时“排满”革命与“君主立宪”两派斗争的政治内容之外,在学术上更显示出引进西学如何“考迹异同”、相互参照,进而比较和评判的问题,也涉及宏观之学和微观之学的相互关系及各自的地位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90 / 9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诞辰150周年纪念论文集.[M].黄瑞霖; 主编.方志出版社.2003,
[2]  
严复大传.[M].皮后锋著;.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