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气溶胶浓度、通量及环境因素的影响

被引:9
作者
陈铭夏
金龙山
孙振海
鹿建春
王庆安
胡庆轩
孙润桥
李宗恺
机构
[1] 上海交通大学动力与能源工程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系,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上海,南京,北京,北京,南京,北京,北京,南京
关键词
生物气溶胶; 浓度; 通量; Bowen比方法; 太阳辐射; 相对湿度; 环境因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13 [粒状污染物];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利用1998年7月在南京市进行的生物气溶胶和气象要素同步梯度观测资料对生物气溶胶浓度、通量输送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1)生物气溶胶通量与太阳辐射和湍流运动强弱关系密切,存在着周期性变化规律;(2)生物气溶胶浓度是通量输送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太阳辐射和相对湿度对细菌浓度影响较大,温度对真菌浓度影响较大。
引用
收藏
页码:45 / 5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边界层气象学导论[M]. 气象出版社 , (美)斯塔尔(Stull,R.B.)著, 1991
[2]  
Airborne bactera in the atmospheric surface layer: temporal distribution above a grass seed field. Lighthart B,et al.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 1995
[3]  
Atmospheric pollution by airborne microorganisms in the city of Marseilles. Giorgio C D,Krempff A,Guiraud H,et al.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 1996
[4]  
Bacterial flux from chaprral into the atmosphere in mid-summer at a high desert location. Lighthart B,Shaffer BT.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 1994
[5]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胡家骏,周群英编著, 1988
[6]   京、津地区大气微生物的浓度 [J].
胡庆轩 ;
车凤翔 ;
张松乐 ;
陈振生 ;
徐桂清 ;
徐秀芝 ;
史传英 ;
孟令英 .
环境科学, 1989, (05) :30-35+96
[7]   南京地区空气中花粉调查及其致敏性研究 [J].
张劲松 ;
王凯萍 ;
姚锦宜 .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1990, (04)
[8]  
Industrial,agricultural,and municipal microbial aerosol problems. Spendlove J.C. Developments in industrial Microbiology . 1974
[9]  
An hypothesis describing the general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alfrosco bacteria in the Earth’s atmospheric surface. Lighthart B.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 1999
[10]  
Solar radiation has a lethal effect on natural populations of culturable outdoor atmospheric bacteria. Yongyi Tong,et al.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