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制衡与控股股东关联交易型“掏空”——基于股权结构内生性视角的经验证据

被引:12
作者
吕怀立 [1 ]
李婉丽 [1 ,2 ]
机构
[1]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
[2]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会计学院
关键词
股权制衡; 控股股东; 关联交易; “掏空”;
D O I
10.13781/j.cnki.1007-9556.2010.06.006
中图分类号
F276.6 [公司];
学科分类号
1202 ; 120202 ;
摘要
基于股权结构的内生性视角,本文采用我国沪市上市公司的集合截面数据和面板数据,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制衡与控股股东关联交易型"掏空"的作用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从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外生性出发,股权制衡度能够制约上市公司与其控股股东集团之间的关联交易行为,尤其是侵占型关联交易;考虑到股权结构的内生属性,上市公司与其控股股东之间的关联交易额(尤其是侵占型关联交易额)增加比例越大,公司股权制衡度上升比例就越高。
引用
收藏
页码:92 / 9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控股股东自利行为选择与上市公司股权制衡关系研究——基于股权结构的内外生双重属性 [J].
吕怀立 ;
李婉丽 .
管理评论, 2010, 22 (03) :19-28
[2]   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究竟迎合了谁的需要——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 [J].
黄娟娟 ;
沈艺峰 .
会计研究, 2007, (08) :36-43+95
[3]   独立董事能否抑制大股东的“掏空”? [J].
叶康涛 ;
陆正飞 ;
张志华 .
经济研究, 2007, (04) :101-111
[4]   关联交易、控制权收益与盈余质量 [J].
佟岩 ;
王化成 .
会计研究, 2007, (04) :75-82+96
[5]   股份流动性、股权制衡机制与现金股利的隧道效应——来自1999—2003年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 [J].
唐跃军 ;
谢仍明 .
中国工业经济, 2006, (02) :120-128
[6]   “掏空”与所有权安排——来自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资金占用的经验证据 [J].
李增泉 ;
孙铮 ;
王志伟 .
会计研究, 2004, (12) :3-13+97
[7]   控股股东、代理问题与关联交易:对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J].
余明桂 ;
夏新平 .
南开管理评论, 2004, (06) :33-38+61
[8]   股权结构的陷阱 [J].
宋敏 ;
张俊喜 ;
李春涛 .
南开管理评论, 2004, (01) :9-23+56
[9]  
The balance of power in closely held corporations[J] . Morten Bennedsen,Daniel Wolfenzon.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 2000 (1)
[10]   Understanding the determinants of managerial ownership and the link between ownership and performance [J].
Himmelberg, CP ;
Hubbard, RG ;
Palia, D .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999, 53 (03) :353-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