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移支付、产业跨区转移与区域协调发展

被引:19
作者
颜银根
机构
[1]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
[2]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关键词
企业异质性; 转移支付; 产业转移; “新”新经济地理;
D O I
10.16538/j.cnki.jfe.2014.09.005
中图分类号
F222.33 [国民经济计算体系]; F812.45 [财政支出];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08 ; 0714 ; 020201 ; 020203 ; 0202 ; 020202 ;
摘要
文章在新经济地理学模型的基础上加入了企业异质性因素,构建"新"新经济地理学模型,以此来考察转移支付、产业跨区转移和地方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理论研究表明:与新经济地理学研究结论相似,转移支付可以引起产业转移,但存在"门槛效应"。同时,由于"排序效应"的存在,转移支付将导致最低生产效率的企业率先对补贴作出反应,从而导致产业承接地生产效率的降低。使用中国31个省份1999-2012年的数据,根据DEA计算出的全要素生产率以及面板固定效应、门限模型和Tobit模型,实证支持了理论假说:只有当转移支付达到一定"门槛值"时,转移支付才会引起产业转移,转移支付对产业转移的弹性系数为0.1左右。此外,当前我国转移支付还带来了地区生产效率的降低,转移支付对地区生产效率的弹性系数为-0.02左右。这就表明,我国当前转移支付的政策能够增加欠发达地区的产业份额,但不能有效地缩小区域之间的生产效率差距,从而不能有效地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50 / 61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转移支付能提升产业集聚水平吗? [J].
踪家峰 ;
胡艳 ;
周亮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2, 29 (07) :18-32+103
[2]   中国如何在平衡中牺牲了效率:转移支付的视角 [J].
范子英 ;
张军 .
世界经济, 2010, 33 (11) :117-138
[3]   中国资本存量K的再估算:1952~2006年 [J].
单豪杰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8, 25 (10) :17-31
[4]   产业集聚与地区间劳动生产率差异 [J].
范剑勇 .
经济研究, 2006, (11) :72-81
[5]   中国的地区工业集聚:经济地理、新经济地理与经济政策 [J].
金煜 ;
陈钊 ;
陆铭 .
经济研究, 2006, (04) :79-89
[6]   分税制改革、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 [J].
张晏 ;
龚六堂 .
经济学(季刊), 2005, (04) :75-108
[7]   转移支付与地区经济收敛 [J].
马拴友 ;
于红霞 .
经济研究, 2003, (03) :26-33+90
[8]   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财政平衡效应研究 [J].
曾军平 .
经济研究, 2000, (06) :27-32
[9]   中央向地方的财政转移支付———一个均等化公式和模拟结果 [J].
马骏 .
经济研究, 1997, (03) :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