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兴安岭林区低质林改造效果评价

被引:11
作者
张泱 [1 ]
宋启亮 [2 ]
董希斌 [2 ]
蒙宽宏 [3 ]
机构
[1] 黑龙江省铁力市人民政府
[2] 东北林业大学
[3] 黑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低质林; 采伐方式; 成活率; 生长率;
D O I
10.13759/j.cnki.dlxb.2009.12.033
中图分类号
S756.5 [低产林改造];
学科分类号
090704 ;
摘要
观测小兴安岭低质林改造试验样地苗木的成活和生长状况,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不同改造方式造林的成活率及生长率。结果表明:横山带造林成活率高于顺山带和林窗的造林成活率,而顺山带造林生长率略高于横山带和林窗的造林生长率。从三种树种在同一改造方式内的造林效果看,红松造林成活率高于云杉和落叶松。带状皆伐选择8~10m采伐带宽度的造林成活率及生长率较高,造林更新效果较好。从幼苗成活率、生长率看,中等林窗是造林更新的适宜面积。成活率及生长率混交造林好于纯林。
引用
收藏
页码:35 / 36+55 +55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天然次生林区低质低效林分改造技术初探 [J].
刘伟 ;
赵小刚 .
甘肃科技, 2008, (07) :169+184-169
[2]   绥阳林区低质低效林经营示范项目调研报告 [J].
鲁锦峰 ;
刘英岐 .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 (09) :67+19-67
[3]   低效(质)林改造的方法与效果分析 [J].
张涛 ;
全小川 ;
惠谦 ;
王洪亮 ;
刘晓忠 .
林业勘查设计, 2004, (03) :30-31
[4]   低质低产林的更新和改造 [J].
白玉茹 ;
孙玉杰 .
林业实用技术, 2003, (05) :17-18
[5]   低质林调查分析及改造对策 [J].
李丽莉 ;
钱玉库 ;
李志达 .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1993, (03) :175-177+180
[6]   柏木低产林形成原因及改造途径探讨 [J].
邓朝经 ;
杨韧 ;
覃模昌 ;
李发明 ;
陈文海 .
四川林业科技, 1990, (01) :64-68
[7]   改造低产落后林分 提高营林总体质量 [J].
廖金荣 .
福建林业科技, 1989, (01) :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