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刑法上承诺之正当化根据及其司法适用

被引:12
作者
谢望原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
关键词
承诺; 正当化; 认识错误; 事实错误; 动机错误;
D O I
10.16094/j.cnki.1005-0221.2012.02.005
中图分类号
D914 [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030609 ;
摘要
本文从刑法上承诺之正当化根据入手,重点研究了中国刑法理论以及刑事审判关于被害人承诺的理解和处理案件的基本立场。承诺之正当化的根据乃是意思自治;在中国,被害人承诺是一种超法规的正当化事由;没有达到法定年龄的人的同意是无效承诺;重型精神病人无论是同意和他人发生性关系,还是同意他人拿走自己的财物等,其"同意"都不能排除相对行为人的强奸或盗窃等行为的犯罪性。中国刑法学一般将基于认识错误的承诺分为"事实错误"与"动机错误"两类。事实错误不能排除相对行为人之行为的犯罪性,动机错误则可以排除相对行为人之行为的犯罪性。
引用
收藏
页码:56 / 65+177 +177-178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刑法中承诺的规范理论思考.[J].沃斯·金德豪伊泽尔;蔡桂生;.刑事法评论.2010, 02
[2]   被害人承诺问题研究 [J].
黎宏 .
法学研究, 2007, (01) :84-104
[3]   市场经济和意思自治 [J].
江平 ;
张礼洪 .
法学研究, 1993, (06) :20-25
[4]  
刑事法评论.[M].陈兴良; 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5]  
德国刑法教科书.[M].(德)汉斯·海因里希·耶赛克(Hans-HeinrichJescheck);(德)托马斯·魏根特(ThomasWeigend)著;徐久生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