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工业改革与效率变化——方法、数据、文献和现有的结果

被引:118
作者
张军
施少华
陈诗一
机构
[1]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工业改革; 全要素生产率; 所有制;
D O I
10.13821/j.cnki.ceq.2003.04.004
中图分类号
F424 [工业建设与发展];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202 ; 0701 ; 070104 ;
摘要
全要素生产率是理解经济增长的方式和结构的重要指标之一,中国的工业改革正好为经济学家关注和考察不同所有制的企业形式以及改革政策对生产率变动的不同影响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基础。在1978年开始的旨在向市场经济转型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正在彻底地改变着它的工业部门面临的市场结构和工业组织,并不断造就着一个与世界经济更加融合的制造业部门。新的和更有竞争力的工业部门在竞争中不断获得了高速增长和扩张的机会,使得中国工业部门的生产率改善主要依赖着非国有企业的成长和它的活力。中国工业改革的成就不是挽救了国有企业,而是收缩了国有企业部门的"战线",诱致了一个非国有的新兴工业部门的崛起。
引用
收藏
页码:1 / 38
页数:38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