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性教学的实践策略

被引:15
作者
吕星宇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
关键词
解释学; 生成性教学; 策略;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424.1 [教学法];
学科分类号
040102 ;
摘要
解释学框架下教学是多极循环互动的过程,本质属性是生成性。因此,生成性教学的本质是在多极互动中转变经验而不是传递经验。其策略为:有效提问,促进师生互动;追问原因:让"理由"看得见,促进学生的前结构与学习内容的互动;认知学徒:让老师的思维"看"得见,促进教师理解与讲授的互动;让学生相互的教:促进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程序化"自我提问清单:让学生自己促进自己的前结构与内容的互动。
引用
收藏
页码:37 / 4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论教育的过程属性和过程价值——生成性思维视域中的教育过程观 [J].
郭元祥 .
教育研究, 2005, (09) :3-8
[2]   国外阅读理解教学与研究中的“出声思考法”探析 [J].
李艳红 .
外国中小学教育, 1999, (04) :33-36
[3]   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 [J].
叶澜 .
教育研究, 1997, (09) :3-8
[4]  
教育科学的基本概念[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德)沃尔夫冈·布列钦卡(WolfgangBrezinka)著, 2001
[5]  
被压迫者教育学[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巴西)保罗·弗莱雷(PauloFreire)著, 2001
[6]  
后现代课程观[M]. 教育科学出版社 , (美)小威廉姆E.多尔(WilliamE.Doll, 2000
[7]  
教学病理学[M]. 湖南教育出版社 , 石鸥著, 1999
[8]  
自我监控与智力[M]. 浙江人民出版社 , 董奇等[著], 1996
[9]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 教育科学出版社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 1996
[10]  
教学原理与方法[M]. 人民教育出版社 , 董远骞著,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