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短缺的社会适应能力理论及实证——以黑河流域为例

被引:24
作者
程怀文 [1 ]
李玉文 [2 ]
徐中民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内陆河流域生态水文重点实验室
[2] 不详
关键词
水资源短缺; 社会适应能力; ANP; 人类社会系统; 黑河流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V213.4 [水利资源的管理、保护与改造];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干旱-半干旱内陆河流域可持续发展的瓶颈,社会适应能力理论为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从人类生态系统角度分解社会适应能力,辨明了社会适应能力结构性成分,并利用网络层次分析(ANP)方法,构建了缓解水资源短缺的社会适应能力定量评价模型。然后以黑河流域中游甘州区为研究区,进行了水资源短缺的社会适应能力定量评价的案例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缓解水资源短缺的社会适应能力综合指数为2.411,处于中等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在灌区尺度上,缓解水资源短缺的社会适应能力水平与受灌区水资源管理背景和意识的影响。在缓解水资源短缺的社会适应能力系统中,研究区有两个关键资源有所欠缺,同时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均综合用水量较低、社会公平和节水意识水平相对较高,但人们安全感和政策稳定性不强并缺乏信任,廉政水平、政府管理能力和社会经济资源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旨在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提供一种新的分析角度,为决策者采取新的社会、经济、制度等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支撑。
引用
收藏
页码:1430 / 1439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人地系统中人文因素作用的分析框架探讨 [J].
徐中民 ;
程国栋 .
科技导报, 2008, (03) :86-92
[2]   上升性理论在经济系统中的应用——以甘肃省为例 [J].
黄茄莉 ;
徐中民 .
生态学报, 2007, (11) :4785-4792
[3]   社会资本定量评价方法及应用——以黑河流域为例 [J].
李玉文 ;
徐中民 .
冰川冻土, 2007, (05) :830-836
[4]   中国社会化水资源稀缺评价 [J].
徐中民 ;
龙爱华 .
地理学报, 2004, (06) :982-988
[5]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 [J].
宋松柏 ;
蔡焕杰 ;
徐良芳 .
水科学进展, 2003, (05) :647-652
[6]   虚拟水——中国水资源安全战略的新思路 [J].
程国栋 .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03, (04) :260-265
[7]   Enabling natural resource managers to self-assess their adaptive capacity [J].
Brown, Peter R. ;
Nelson, Rohan ;
Jacobs, Brent ;
Kokic, Phil ;
Tracey, Jacquie ;
Ahmed, Mehnaz ;
DeVoil, Peter .
AGRICULTURAL SYSTEMS, 2010, 103 (08) :562-568
[8]  
Adaptation, adaptive capacity and vulnerability[J] . Barry Smit,Johanna Wandel.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 2006 (3)
[9]  
Resilience building and water demand management for drought mitigation[J] . Physics and Chemistry of the Earth . 2003 (20)
[10]   Indicators for social and economic coping capacity - moving toward a working definition of adaptive capacity [J].
Yohe, G ;
Tol, RSJ .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HUMAN AND POLICY DIMENSIONS, 2002, 12 (01) :2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