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溪近自然治理技术及其评价方法

被引:20
作者
温存
高阳
高甲荣
陈子珊
刘瑛
机构
[1]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河溪; 近自然治理; 生态系统健康; 层次分析法; 技术措施;
D O I
10.16843/j.sswc.2006.s1.010
中图分类号
TV88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081504 ;
摘要
河溪近自然治理作为恢复退化河溪生态系统的一种重要手段,包括河溪近自然治理评价指标体系与技术措施施工2部分。在分析国内外通行的各种评价方法的基础上,针对我国不甚发达的经济情况和复杂的水域特点,提出了由11个因子组成的河溪近自然评价指标体系,包括:1)河流的平面形态;2)河流的横断面形态;3)河流的水深;4)水体宽度;5)岸坡的结构;6)水流的流速;7)缓冲带植被宽;8)水体与河槽的接触情况;9)河道粗木质情况;10)水质;11)底栖大型动物。然后,根据其评价结果对处于不同健康等级的河溪采用相对应的河溪近自然治理技术,从而为我国整体河溪生态系统的恢复和水资源的科学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39 / 4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河溪生态系统自然性评价指标体系 [J].
高甲荣 ;
王芳 ;
朱继鹏 ;
王敏 .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6, (05) :66-70
[2]   国外河流健康评估技术 [J].
董哲仁 .
水利水电技术, 2005, (11) :15-19
[3]   河流健康状况的表征及其评价 [J].
吴阿娜 ;
杨凯 ;
车越 ;
袁雯 .
水科学进展, 2005, (04) :602-608
[4]   城市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初探 [J].
赵彦伟 ;
杨志峰 .
水科学进展, 2005, (03) :349-355
[5]   包头市城市绿地现状评价 [J].
韩轶 ;
李吉跃 ;
高润宏 ;
胡涌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5, (01) :64-69
[6]   基于河道治理的河流生态修复 [J].
钟春欣 ;
张玮 .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2004, (03) :12-14+30
[7]   甘肃省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J].
马金珠 ;
安新平 ;
赵华 .
安全与环境工程, 2004, (01) :1-5
[8]   层次分析法在确定蓄滞洪区启用次序中的应用 [J].
郑明平 ;
方国华 ;
熊福顶 .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04, (01) :47-49+52
[9]   河流生态学研究中的几个热点问题 [J].
蔡庆华 ;
唐涛 ;
刘建康 .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09) :1573-1577
[10]   河岸带研究及其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 [J].
张建春 ;
彭补拙 .
生态学报, 2003, (01) :5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