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东石炭系碳酸盐岩储层孔隙演化中的古岩溶和埋藏溶解作用

被引:36
作者
王一刚,文应初,刘志坚
机构
[1] 四川石油管理局地质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南石油学院
关键词
四川盆地,石炭纪,碳酸盐岩,岩相古地理,岩溶作用,储集层,孔隙演化,气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0.2 [地质构造、油气藏(田)的形成];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川东石炭系天然气储层孔隙成因与古岩溶和埋藏溶解作用关系密切。海西期古岩溶斜坡带和古岩溶高地是岩溶空隙发育的有利区。岩溶空隙系统虽然在形成后又被充填,但为埋藏溶解孔隙的发育提供了条件。石炭系储层中的埋藏溶解孔隙是天然气的主要储集空间,其形成过程与志留系烃源岩的成熟过程及烃类在储层中的演化、运聚等有关。石炭系印支期的古构造高部位是埋藏溶解孔发育的有利地区。石炭系的沉积相、白云石化作用和去云化作用、晚期方解石的充填作用等对储层孔隙的发育也有程度不同的影响。古—今构造复合圈闭和不整合一构造复合圈闭与石炭系天然气储层的形成过程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18 / 23+96-97
页数:8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