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苯芴酮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分光光度法测定锗

被引:4
作者
王东进
张健安
高榕
机构
[1] 福州大学化学化工系
关键词
络合物; 吸光度; 最大吸收; 配位化合物; CTMAB; 干扰离子; 苯芴酮; 显色体系;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胶束增溶光度法; 掩蔽剂; 分析试剂; 微量锗; 显色条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研究了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TritonX—100(或称OP)存在下,苯芴酮和锗的胶束增溶光度法的显色条件、干扰离子的影响及其消除方法。结果表明显色体系的最佳条件为:1-3N硫酸;5—8 ×10-5M苯芴酮;5-10%乙醇;0.3-0.6%的OP;络合物在508nm处呈最大吸收。表观克分子吸光系数为1.3 ×105; 遵守比尔定律范围为0.05—0.3ppm的锗  (1厘米比色池)或10—70ppb(5厘米比色池)。用等克分子系列法测定了在OP存在下,锗和苯芴酮的组成比为1:2。大量外来离子没有干扰,并且扩大了对Ge通常有严重干扰离子的允许量;尤其是当联用酒石酸、抗坏血酸、氨荒乙酸(TCA)、氟化铵及EDTA时,可以允许存在W(Ⅵ)(25)、Mo(Ⅵ)(100)、Sn(Ⅳ)(30)、Nb(V)(25)、Sb(V)(50)、Ta(V)(1)-(括号内为锗的倍数)。选择性比相应的阳离子型[7,8]或阴离子型[16]表面活性剂高得多。在掩蔽剂存在下络合物至少稳定二小时以上(25℃)。初步将本法应用于测定阳极泥中的锗,与萃取法的结果相符合,从而提供了不经分离而直接在水溶液中测定某些样品中微量锗的可能性。
引用
收藏
页码:30 / 3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锗的胶束增溶分光光度法 [J].
张德良 ;
许洪沛 .
分析化学, 1975, (03) :203-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