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二氧化碳浓度特征

被引:23
作者
吴家兵
关德新
赵晓松
韩士杰
于贵瑞
孙晓敏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
关键词
CO2浓度; 长白山; 阔叶红松林; CO2交换;
D O I
10.13287/j.1001-9332.2005.0385
中图分类号
S718 [森林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采用红外气体分析仪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2003年度CO2浓度特征进行了分层连续监测,并结合同步气象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长白山阔叶红松林CO2浓度存在明显的日变化、季变化与垂直变化,这些变化与植被生理活动、土壤呼吸及林内湍流交换强度有关.生长季林内全天CO2浓度最高值出现在凌晨500左右的近地面层,最低值出现在午后1500左右的冠层部位;日出前后,随着逆温层的打破,林下CO2有一明显的释放过程.观测期间林内CO2平均浓度为377μmol·mol-1,月平均最高值出现在1月,为388μmol·mol-1,最低值出现在8月,为352μmol·mol-1.生长季夜间森林表现为CO2的排放源,日间表现为CO2的吸收汇;非生长季日间与夜间森林都主要表现为CO2的排放源,但在午间冠层部位仍有数小时表现为CO2的吸收过程.
引用
收藏
页码:49 / 5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海南岛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土壤和凋落物呼吸研究 [J].
骆土寿 ;
陈步峰 ;
李意德 ;
林明献 ;
周光益 ;
陈德祥 ;
邱坚锐 .
生态学报, 2001, (12) :2013-2017
[2]   城市与山地森林地区夏秋季大气CO2浓度变化初探 [J].
蒋高明 ;
黄银晓 ;
韩兴国 .
环境科学学报, 1998, (01) :110-113
[3]  
Interseasonal comparison of CO2 concentrations, isotopic composition, and carbon dynamics in an Amazonian rainforest (French Guiana)[J] . N. Buchmann,J.-M. Guehl,T. S. Barigah,J. R. Ehleringer.Oecologia . 199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