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 条
EDTA在植物修复复合污染河道疏浚底泥中的调控作用
被引:15
作者:
马伟芳
赵新华
孙井梅
黎荣
机构:
[1] 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来源:
关键词:
EDTA;
植物修复;
黑麦草;
排污河道疏浚底泥;
重金属-有机污染物;
复合污染;
D O I:
10.13227/j.hjkx.2006.01.016
中图分类号:
X173 [环境植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通过温室盆栽试验,在黑麦草修复重金属(Zn,Pb,Cu,Cd,Ni)-有机物复合污染的城市排污河道疏浚底泥的过程中投加3mmol.kg-1EDTA(分1次、2次、3次投加),研究了对黑麦草生长及重金属积累、底泥特性和TOC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加EDTA:①增加了黑麦草体内积累的重金属数量,其中分3次投加的效果最为显著,Pb,Zn,Cu,Ni,Cd在地上部分的积累量分别较对照增加了2.74、1.99、1.59、1.55和7.78倍;分3次投加明显降低了黑麦草的叶绿素含量,1次投加叶绿素含量没有明显变化.②对底泥的pH没有明显的影响,但显著增加了底泥中NH4OAc提取态和DTPA提取态的重金属量.③底泥大颗粒体积百分比变大;其中分3次投加底泥颗粒体均粒径增大、比表面积减小、晶格强度减小,有助于底泥颗粒释放吸附的重金属.④提高了底泥中微生物的数量,其中分2次、3次投加,微生物数量是对照试验的1.33和1.47倍;明显降低了底泥的脲酶活性,但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不明显.⑤增加了底泥的TOC含量.
引用
收藏
页码:85 / 90
页数:6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