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黄土粒度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被引:29
作者
刘乐军
李培英
王永吉
机构
[1]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青岛
[2]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3] 青岛
关键词
鲁中黄土; 粒度; 成因机制; 沉积环境;
D O I
10.16562/j.cnki.0256-1492.2000.01.015
中图分类号
P642.131 [];
学科分类号
0814 ;
摘要
鲁中黄土是风成的 ,主要由低空地方风系 (北向风 )搬运的近源物质堆积而成 ,其次是高空气流携带而来的内陆远源物质 ;主要物源区为冰期裸露的莱州湾海底和黄泛平原。粗颗粒含量变化曲线较好地反映本区气候的冷暖周期变化。中更新世中后期本区开始转冷 ,发育离石黄土 ;末次间冰期时 ,气候温湿形成厚层 S1 ;到末次冰期气候变得更为干冷 ,冬季风效应增强 ,粗颗粒含量增多。到全新世气候向现代气候转变 ,但在转暖的过程中有短期回冷事件 ,形成全新世黄土。
引用
收藏
页码:81 / 8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洛川黄土粒度组成的古气候意义 [J].
鹿化煜 ;
安芷生 .
科学通报, 1997, (01) :66-69
[2]   渤海南岸滨海平原的黄土研究 [J].
张祖陆 .
科学通报 , 1995, (01) :93-94
[3]   山东半岛及苏皖北部黄土地层年代学研究 [J].
郑洪汉,朱照宇,黄宝林,卢良才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994, (01) :63-68
[4]   庙岛群岛的晚新生界与环境变迁 [J].
李培英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987, (04) :111-122
[5]  
山东庙岛群岛的黄土[J]. 曹家欣,李培英,石宁.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物学 农学 医学 地学). 1987(10)
[6]  
黄土与环境[M]. 科学出版社 , 刘东生等 著, 1985
[7]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evidence of monsoon variation on the Loess Plateau of central China during the last 130,000 years .2 An Z S,Kulda G,Porter S C,et al. Quaternary Research . 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