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构造应力场特征探讨中国东部中生代火山岩成因

被引:26
作者
徐志刚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
关键词
火山岩带; 火山带; 构造应力场; 中生代; 中生界; 地质年代; 燕山地区; 中国东部; 特征探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根据对火山岩岩石成份空间变异特征与中生代构造格局间关系的分析和实验岩石学成果,作者认为中国东部中生代陆相火山岩岩石成份主要受构造应力和基底组份的控制,而且基底岩石的重熔也受构造应力控制,也就是说,构造应力场是火山岩成份变异的主要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109 / 126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中国中、新生代构造与含油气盆地 [J].
朱夏 ;
陈焕疆 ;
孙肇才 ;
张渝昌 .
地质学报, 1983, (03) :235-242
[2]   中国东南部侏罗——白垩纪板块构造活动与相关的岩浆活动 [J].
翁世劼 ;
黄海 .
地质学报, 1983, (02) :119-127
[3]   论花岗岩的成因系列——以华南中生代花岗岩为例 [J].
徐克勤 ;
胡受奚 ;
孙明志 ;
张景荣 ;
叶俊 .
地质学报, 1983, (02) :107-118
[4]   华北断块区中、新生代地质构造特征及岩石圈动力学模型 [J].
张文佑 ;
张抗 ;
赵永贵 ;
蔡新平 ;
王信和 ;
徐贵忠 ;
吴海威 ;
韩贝传 ;
曾湘山 .
地质学报, 1983, (01) :33-42
[5]   西太平洋中、新生代活动大陆边缘和岛弧构造的形成及演化 [J].
郭令智 ;
施央申 ;
马瑞士 .
地质学报, 1983, (01) :11-21
[6]   中国东部中生代火山岩 [J].
吴利仁 ;
齐进英 ;
王听渡 ;
张秀棋 ;
徐永生 .
地质学报, 1982, (03) :223-234
[7]   中生代以来中国大地构造体系与构造运动程式 [J].
孙殿卿 ;
高庆华 ;
邓乃恭 .
地质学报, 1982, (03) :200-211
[8]   论中国非海相白垩系的划分及侏罗—白垩系的分界 [J].
郝诒纯 ;
苏德英 ;
李友桂 ;
余静贤 ;
张望平 ;
李佩贤 ;
齐骅 ;
关绍曾 ;
郭福祥 .
地质学报, 1982, (03) :187-199
[9]   华南花岗岩的黑云母和矿物相及其与矿化系列的关系 [J].
洪大卫 .
地质学报, 1982, (02) :149-164
[10]   沂沭大陆裂谷的生成与演化 [J].
高维明 ;
李家灵 ;
孙竹友 .
地震地质, 1980, (03) :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