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土地产权制度特征及其效率分析

被引:2
作者
刘成玉
机构
[1]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经济研究中心
关键词
土地产权制度; 多重产权; 外部排它; 内部排它; 国有永佃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1.1 [土地问题];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5 ;
摘要
文章把土地产权制度效率界定为:以法制和社会公平为基础,通过集约和节约方式取得的符合人类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可持续性产出;产权制度效率可从资源配置效率、可持续性、成本与代价及法制与公平性四个方面考察;产权完整性是土地产权制度效率之基础。而我国的土地产权属于模糊性的多重产权,因而不具备效率基础和产生效率之必然性。在制度运行效果上成本代价高、缺乏公平与可持续性,属于公平与效率双缺失的土地产权制度。因此,中国的土地产权制度,尤其是所有权制度迫切需要改革。公有制是中国土地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最优模式是国有基础上的永佃制。
引用
收藏
页码:134 / 14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我国集体土地产权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之策 [J].
谭峻 .
农村经济, 2010, (04) :34-36
[2]   中国城乡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辨析 [J].
周彬 .
北方经济, 2009, (10) :49-51
[3]   中国征地制度改革的三重效应 [J].
蔡继明 ;
苏俊霞 .
社会科学, 2006, (07) :133-138
[4]   集约的关键是市场——访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司束克欣副司长 [J].
张传玖 .
中国土地, 2005, (08) :8-9+19
[5]   慎言农村土地私有化 [J].
李昌平 .
读书, 2003, (06) :93-98
[6]  
专家称中国烟草业负效益618亿已成赔本买卖 .2 董伟. 中国青年报 .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