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心——外围模型的区域发展不平衡测算及其空间分解——兼论中国地区发展不平衡来源及收敛性(1990-2012)

被引:22
作者
陈长石 [1 ]
刘晨晖 [2 ]
机构
[1] 东北财经大学产业组织与企业组织研究中心
[2] 不详
关键词
区域经济不平衡; 库兹涅茨曲线; 中心—外围模型; 加权变异系数; 空间分解;
D O I
10.19616/j.cnki.bmj.2015.02.006
中图分类号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借鉴中心—外围模型的研究思想,采用加权变异系数法测算了地区发展不平衡并进行了空间分解,以确定中国地区发展不平衡的来源,而后采用差分GMM对其收敛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导致地区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并非是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之间而是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内部的发展差异;地区发展不平衡变量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U型关系,说明在样本考察期内的中国地区发展不平衡水平是趋于发散的。据此,本文提出解决中国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必须着眼于消除外围中小城市之间发展不平衡的观点与政策主张。
引用
收藏
页码:31 / 4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新趋势及成因——基于人口加权变异系数的测度及其空间和产业二重分解 [J].
覃成林 ;
张华 ;
张技辉 .
中国工业经济, 2011, (10) :37-45
[2]   中国地区经济差距扩散的源泉:资本深化还是效率改进? [J].
郭玉清 ;
姜磊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0, 27 (07) :38-52+65
[3]   中国市场一体化与区域经济增长互动:1995~2007年 [J].
柯善咨 ;
郭素梅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0, 27 (05) :62-72+87
[4]   地区间产业分布的本地市场效应及其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启示 [J].
范剑勇 ;
谢强强 .
经济研究, 2010, 45 (04) :107-119+133
[5]   分割市场的经济增长——为什么经济开放可能加剧地方保护? [J].
陆铭 ;
陈钊 .
经济研究, 2009, 44 (03) :42-52
[6]   库兹涅茨倒U字形曲线假说的形成与拓展 [J].
钱敏泽 .
世界经济, 2007, (09) :56-63
[7]   中国为什么拥有了良好的基础设施? [J].
张军 ;
高远 ;
傅勇 ;
张弘 .
经济研究, 2007, (03) :4-19
[8]   地区经济差距:一个基于经济结构转变的实证研究 [J].
石磊 ;
高帆 .
管理世界, 2006, (05) :35-44
[9]   中国地区收入差距、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收敛分析 [J].
彭国华 .
经济研究, 2005, (09) :19-29
[10]   中国人力资本和教育发展的区域差异:对于面板数据的估算 [J].
陈钊 ;
陆铭 ;
金煜 .
世界经济, 2004, (12) :25-3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