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子核磁共振技术研究水泥早期水化过程

被引:12
作者
佘安明
姚武
机构
[1] 同济大学先进土木工程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核磁共振; 纵向弛豫时间; 水泥; 水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U528.01 [基础理论];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用低场质子核磁共振技术研究了新拌水泥浆体中水的纵向弛豫时间T1的初始分布、加权平均值和总信号量随水化时间的变化及其与早期水化过程的关系.结果表明:初始水化时,T1分布呈2个峰,其中主峰代表填充在水泥颗粒间的水,而次峰表示絮凝结构中的水;T1加权平均值随水化时间的增长呈下降趋势,且其变化趋势与水化过程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可以依次划分为初始期、诱导期、加速期和稳定期这4个阶段;T1的弛豫信号总量对应于浆体中的物理结合水量,其相对量随水化时间不断降低,反映了水化反应中物理结合水转变为化学结合水的过程.
引用
收藏
页码:376 / 379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2 条
  • [1] Effect of silica fume and fly ash on heat of hydration of Portland cement
    Langan, BW
    Weng, K
    Ward, MA
    [J]. 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CH, 2002, 32 (07) : 1045 - 1051
  • [2] A broad line NMR and MRI study of water and water transport in portland cement pastes[J] . A.J. Bohris,U. Goerke,P.J. McDonald,M. Mulheron,B. Newling,B. Le Page.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 1998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