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认知外包陷阱及其跨越

被引:43
作者
余胜泉
汪凡淙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关键词
智能技术; 人机协同; 认知外包; 核心素养; 教学变革;
D O I
10.13811/j.cnki.eer.2023.12.001
中图分类号
G434 [计算机化教学];
学科分类号
040110 ;
摘要
在智能时代,爆炸式增长的信息与人脑有限的认知能力之间的鸿沟日益扩大,人们需要借助外部设备来增强自身的认知能力,以更好地适应复杂的现代社会,认知外包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文章阐述了认知外包的机理及其关键过程,并根据认知外包过程中外部设备在计算、感知、认知和社会化上不同层次提供的支持将认知外包分为了四种类型。而有效认知外包的核心在于内外部认知网络的平衡与有效连接,以及意义的理解和生成,这需要人们具备一些关键能力。在教育领域,如果学生自身头脑缺乏足够完备的知识和相应的关键能力,认知外包可能会导致其陷入典型教育陷阱:思维懒惰与幼稚化、认知地位边缘化、发展主体性丧失、认知肤浅与碎片化、认知偏见与极端化。为了帮助学生跨越这些陷阱,需要推进核心素养导向的深度教学变革。
引用
收藏
页码:5 / 1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智能时代的深度教学理念与模式 [J].
余胜泉 .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 2022, (12) :34-40
[2]   智慧教育转型与变革 [J].
余胜泉 ;
刘恩睿 .
电化教育研究, 2022, 43 (01) :16-23+62
[3]   人工智能在教育应用中的伦理风险与理性抉择 [J].
冯锐 ;
孙佳晶 ;
孙发勤 .
远程教育杂志, 2020, 38 (03) :47-54
[4]   对人工智能在教育中应用的批判与主张 [J].
李芒 ;
张华阳 .
电化教育研究, 2020, 41 (03) :29-39
[5]   “AI+教师”的协作路径发展分析 [J].
余胜泉 ;
王琦 .
电化教育研究, 2019, 40 (04) :14-22+29
[6]   基于大数据的区域教育质量分析与改进研究 [J].
余胜泉 ;
李晓庆 .
电化教育研究, 2017, 38 (07) :5-12
[7]   “互联网+教育”的变革路径 [J].
余胜泉 ;
王阿习 .
中国电化教育, 2016, (10) :1-9
[8]   学习科学视域下的e-Learning深度学习研究 [J].
段金菊 ;
余胜泉 .
远程教育杂志, 2013, 31 (04) :43-51
[9]   技术何以革新教育——在第三届佛山教育博览会“智能教育与学习的革命”论坛上的演讲 [J].
余胜泉 .
中国电化教育, 2011, (07) :1-6+25
[10]   概念隐喻理论的再思考 [J].
王晶芝 ;
杨忠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03) :9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