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土地利用分形特征动态变化

被引:37
作者
贾文臣 [1 ,2 ]
贾香云 [3 ]
李福印 [4 ]
王卷乐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3] 山东省城建设计院
[4] 济南融新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分形特征; 动态度; 城镇化; 威海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 [土地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1204 ; 120405 ;
摘要
基于威海市三期土地利用遥感解译数据,应用土地利用空间形态分形模型,获得了1985年、1995年和2000年三个时期威海市各主要地类的分形维数和稳定性指数;通过叠加分析等方法,计算出了1985-1995年、1995-2000年和1985-2000年三个时间段各主要地类动态度。在此基础上,对威海市土地利用分形特征时空格局变化特点、动态度变化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985年、1995年和2000年分维数较大的主要地类均是未利用土地、城镇用地和水域等,分维数较小的地类均是农村居民点和其他建设用地。从1985年到2000年,各主要地类的分维数平均值呈现出逐渐减少的趋势,总的来看,土地利用类型的形态向着简单、规则的方向发展。在不同时段,各主要地类的分维数和稳定性指数变化特点存在较大差异。农村居民点、其他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土地在三个时期的空间结构较稳定,水域、城镇用地、草地和耕地在三个时期的空间结构较不稳定。1985-1995年,威海市城镇用地年增长率最大,林地年减少率最大;1995-2000年,城镇用地年增长率最大,水域年减少率最大;1985-2000年,城镇用地年增长率最大,未利用土地年减少率最大;威海市城镇扩展迅速,城镇化趋势显著。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政府规划、城镇化等因素是威海市主要地类分形维数、稳定性指数和动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193 / 19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基于分形理论的土地利用空间行为特征——以江西东江源流域为例 [J].
谢花林 ;
李秀彬 .
资源科学, 2008, (12) :1866-1872
[2]   基于RS和GIS的土地利用类型地形分形研究——以浙江天目山地区为例 [J].
单勇兵 ;
于法展 .
安徽农业科学, 2007, (17) :5072-5074
[3]   基于遥感和分形理论的土地利用结构研究——以厦门市翔安区为例 [J].
韩学锋 ;
林广发 .
资源与人居环境, 2007, (02) :51-53
[4]   基于分形理论的福州市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研究 [J].
李茂刚 ;
陈松林 .
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4) :60-63+70
[5]   中国土地利用空间分形结构及其机制 [J].
朱晓华 ;
蔡运龙 .
地理科学, 2005, (06) :6671-6677
[6]   中国特大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的时空特征 [J].
王新生 ;
刘纪远 ;
庄大方 ;
王黎明 .
地理学报, 2005, (03) :392-400
[7]   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与形态的分形研究——以上海市中心城区为例 [J].
赵晶 ;
徐建华 ;
梅安新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1) :78-84
[8]   基于分形理论的北京市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研究 [J].
杨国安 ;
甘国辉 .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4, (10) :131-137
[9]   分形理论在地理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J].
秦耀辰 ;
刘凯 .
地理科学进展, 2003, (04) :426-436
[10]   土地利用类型的分数维分析 [J].
刘纯平 ;
陈宁强 ;
夏德深 .
遥感学报, 2003, (02) :136-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