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西剖面的地壳 Q 结构研究

被引:9
作者
姚虹
冯锐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
[2] 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关键词
地壳 Q 结构; 中国; 面波; 体波; 上地幔热活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利用地震面波和体波的资料推断了一条横跨中国东西部剖面的地壳Q结构,并具体分析了中国大陆地台、山前皱褶带、高原和内陆盆地等几个典型构造单元内介质速度与吸收的特点。指出该剖面地壳的Q结构在深度上基本可以划分成上中下三层,其Qβ值分别为(100—300)、(200—550)和(30—190),它可能反映着地壳由弱固结层到低温低压的脆性层和高温高压的韧性层的变化,在横向构造上,以南北构造带为界分成东西两大部分。青藏高原的Q结构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该东西剖面内中下层地壳Q值系统性偏低,这可能是中国地壳的一个普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上地慢热活动的直接影响。该区震源深度的分布同地壳Q结构表现有良好的相关性,在东部地区绝大多数的构造地震发生在Q值较大的地壳中部层位内。作者由此推断,地壳中大多数的断层是自地表延续到中地壳附近,并认为温度较低、岩石较硬和岩体内有一定的断裂切割是地震易于发生的深部条件。
引用
收藏
页码:539 / 550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 [1] 利用地震体波计算攀—西构造带的 Q 值和分布特征
    姚虹
    [J]. 地震研究, 1987, (02) : 163 - 166
  • [2] 面波的频散、反演和层析成象
    冯锐
    周海南
    姚政生
    孙克忠
    [J]. 中国地震, 1987, (01) : 17 - 30
  • [3] 随县—西安剖面地壳结构的初步研究
    丁韫玉
    曹家敏
    黄长林
    蒋国芳
    [J]. 地球物理学报, 1987, (01) : 31 - 38
  • [4] 尾波观测与Q值分布
    程德利
    张裕中
    [J]. 地震学报, 1985, (04) : 398 - 407
  • [5] 中国西部地区门源—平凉—渭南地震测深剖面资料的分析解释
    张少泉
    武利均
    郭建明
    陈学波
    赵静娴
    丁韫玉
    黄长林
    张诚
    陈志泰
    [J]. 地球物理学报, 1985, (05) : 460 - 472
  • [6] 中国地壳厚度及上地幔密度分布(三维重力反演结果)
    冯锐
    [J]. 地震学报, 1985, (02) : 143 - 157
  • [7] 中国东部马鞍山—常熟—启东地带地壳与上地幔结构和速度分布的爆炸地震研究
    滕吉文
    孙克忠
    熊绍柏
    姚虹
    尹周勋
    程立芳
    薛长顺
    田东生
    郝天珧
    赖明惠
    伍明储
    [J]. 地球物理学报, 1985, (02) : 155 - 169
  • [8] 利用尾波测定四川部分地区的介质品质因子
    张耀国
    杨桂珍
    [J]. 地震学报, 1983, (03) : 304 - 312
  • [9] 利用地震面波研究中国地壳结构
    冯锐
    朱介寿
    丁韫玉
    陈国英
    何正勤
    杨树彬
    周海南
    孙克忠
    [J]. 地震学报, 1981, (04) : 335 - 350
  • [10] 青藏高原震源分布与板块运动
    环文林
    汪素云
    时振梁
    鄢家全
    [J]. 地球物理学报, 1980, (03) : 269 -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