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技术进步条件下的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与模型研究

被引:7
作者
肖耀球
机构
[1]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系统所
关键词
马克思再生产理论; 技术进步与技术冲击; 经济增长与波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061.2 [增长经济学];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1 ; 0701 ; 070104 ;
摘要
以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为基础,从技术进步内生化和划分技术进步不同类型及其不同阶段入手,重点研究科技、劳动力、社会资本等生产力因素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探释社会总资本增长和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解析技术冲击传播机制和经济波动形成机理;揭示两大部类资本或经济的优先增长规律。在此基础上,综合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具有技术冲击传播机制和内生经济增长特点的现代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的基本框架。
引用
收藏
页码:37 / 4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对马克思扩大再生产模型的动态化均衡条件研究 [J].
董敏 .
经济师, 2005, (03) :30-31
[3]   马克思经济增长模型的自控特性及其启示 [J].
张忠任 .
当代经济研究, 1995, (04) :33-40+32
[4]   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探索──兼与西方现代经济增长模式比较 [J].
宋则行 .
当代经济研究, 1995, (01) :1-12
[5]   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的数学分析(二)——论生产高速上涨的条件 [J].
何祚庥 ;
罗劲柏 .
力学学报, 1957, (02) :184-192
[6]  
社会必要产品论[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雍文远 主编, 1985
[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 人民出版社 , 马克思, 1972
[8]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 人民出版社 , 马克思, 1972
[9]  
对布哈林“过渡时期的经济”一书的评论[M]. 人民出版社 , (苏)列宁(В.И.Ленин)著, 1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