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黄化程度樟树叶片的生理生化特性

被引:6
作者
刘海星 [1 ,2 ]
张德顺 [2 ,3 ]
商侃侃 [1 ]
陈香波 [2 ]
达良俊 [1 ]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2] 上海市园林科学研究所
[3]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关键词
植物学; 樟树; 黄化; 光合色素; 超氧化物歧化酶; 过氧化物酶; 有效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63 [森林病虫害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904 ;
摘要
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作为城市绿化的优良树种广泛应用于中国南方各省,但最近几十年来,长江中下游地区樟树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极大地影响了城市景观和城市绿化的生态效益。以上海不同典型地段(植物园、休闲广场、公路)和不同黄化程度的樟树为研究对象,揭示不同黄化程度樟树叶片的生理生化特性。结果表明,随着樟树黄化程度的加重,叶绿素a相对含量降幅达91.2%,叶绿素b降幅达95.1%,类胡萝卜素降幅达82.2%,叶绿素/类胡萝卜素比值降幅为58.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幅度为46.4%,过氧化物酶(POD)降幅则为66.6%。3~7级黄化叶片有效铁相对含量则为正常樟树的50%~65%,7级黄化叶绿素a/b比值显著增加,增加幅度为98.7%。类胡萝卜素相对含量的增加使叶片呈黄色,SOD和POD活性可以表征樟树的黄化程度。图8表2参20
引用
收藏
页码:479 / 48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龙泉桃树缺铁黄化的研究.[D].傅伟军.四川大学.2006, 03
[2]  
植物生理学.[M].王宝山; 主编.科学出版社.2007,
[3]  
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M].王学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陈建勋;王晓峰主编;.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5]  
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M].李合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6]  
植物营养原理.[M].(德)门格尔(Mengel;K.);(英)克尔克贝(Kirkby;E.A.)著;张宜春等译;.农业出版社.1987,
[7]   香樟生理黄化的叶绿素年变化规律研究 [J].
李春霞 ;
刘桂华 ;
周敏 ;
董丽丽 ;
王家明 .
安徽农学通报, 2008, (09) :30-32
[8]   石灰质土壤上不同葡萄品种叶片的铁含量与其黄化的关系 [J].
王翠玲 ;
周卫东 ;
杨晓明 ;
曹孜义 .
园艺学报, 2007, (04) :829-834
[9]   再生水对作物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J].
郭逍宇 ;
董志 ;
宫辉力 ;
周希安 .
环境科学学报, 2006, (08) :1337-1342
[10]   石灰性土壤上HCO诱导花生缺铁失绿机制 [J].
任丽轩 ;
左元梅 ;
江荣风 ;
张福锁 .
生态学报, 2005, (04) :795-801+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