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淮北小麦的群体指标及调控技术——Ⅲ.小麦群体的调控技术
被引:2
作者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周兴根
杨四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科所
杨四军
王来花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科所
王来花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钮福祥
机构
:
[1]
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科所
来源
:
江苏农业科学
|
1991年
/ 06期
关键词
:
小麦;
幼穗分化;
始期;
基本苗;
施肥水平;
麦类作物;
穗分化;
延缓期限;
半冬性品种;
适宜播期;
播种期;
淮北;
安徽;
调控技术;
D O I
:
10.15889/j.issn.1002-1302.1991.06.002
中图分类号
: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播期、密度、肥水是调控群体的主要可控因子。小麦的适宜播期主要以实观早发壮苗和安全越冬为依据。越冬始期的幼穗分化应控制在单棱期至二棱初期。确立基本苗除根据品种、土壤和施肥水平外,应与播种期密切结合。增施氮肥能有效地扩大群体数量。采用测土定产定氮法能较合理地确立施氮量。追肥应视群体生长状况灵活掌握。倒三叶出生以前追肥,主要起增源、扩库作用;例二叶露尖追肥,具有稳源、扩库和提高粒重的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5 / 7
页数:3
相关论文
未找到相关数据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