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肝调神针灸方案治疗抑郁症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28
作者
樊凌 [1 ,2 ]
符文彬 [1 ]
许能贵 [2 ]
刘健华 [1 ]
欧爱华 [3 ]
机构
[1]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大针灸科
[2] 广州中医药大学
[3] 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
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针灸; 抑郁症; HAMD量表; 中医证候量表; 随机对照试验;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46.6 [神经精神病科];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客观评价临床上疏肝调神针灸方案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63例抑郁症受试者随机分为针灸疏肝调神组、穴位浅刺组和非穴位浅刺组,分别进行操作方法不同的针刺、艾灸、埋皮内针的治疗。3组治疗每周2次,共治疗12周。在4个不同时点对总有效率、HAMD抑郁量表和中医证候量表评分进行测量,结合严重不良反应记录以评价疏肝调神针灸方案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疏肝调神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3.62%,与非穴位浅刺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5);在以HAMD抑郁量表和中医证候量表为测量指标的评价中,疏肝调神组、穴位浅刺组在治疗后各时点评分优于非穴位浅刺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其中疏肝调神组的疗效最佳。并且,临床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疏肝调神针灸方案能提高临床总有效率,可改善抑郁症患者HAMD抑郁量表评分和中医证候量表评分,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引用
收藏
页码:841 / 84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得气、气至与针感说异 [J].
戴汉源 ;
陈孝银 ;
鞠文平 .
江苏中医药, 2009, 41 (10) :64-65
[2]   中医药干预亚健康状态的现状与展望 [J].
赵晖 ;
陈家旭 ;
郭铭隆 ;
王小宁 .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08, (08) :720-722
[3]   抑郁障碍的病因、诊断与鉴别诊断 [J].
杨放如 .
中国医刊, 2005, (09) :53-55
[4]  
特诊特治抑郁症[M].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高颖, 2008
[5]  
针灸腧穴彩色图谱[M].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程凯,王燕平主编, 2002
[6]  
CCMD-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编, 2001
[7]  
Development of a new sham needle. Park J,White AR,Lee H, et al. Acupuncture in Medicine .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