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工水平对农村贫困形成的影响分析——以云南省昭通市为例

被引:3
作者
罗丽英
杨燕曦
机构
[1] 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关键词
分工; 分工理论; 农村贫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7 [地方农业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摘要
以颇具代表性的云南省昭通市为例,结合杨小凯有关中国农村分工水平的模型,在对农村贫困问题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证检验的基础之上,得到如下结论,即分工水平低下是造成我国农村贫困的重要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113 / 116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关于分工的经济学:历史回顾与近期发展 [J].
刘辉煌 ;
周琳 .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04, (04) :11-16
[2]   新兴古典分工理论与欠发达区域的分工抉择 [J].
聂辉华 .
经济科学, 2002, (03) :112-120
[3]   贫困经济学研究 [J].
朱栋梁 ;
宁晓青 .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00, (04) :8-11
[4]  
经济学原理.[M].杨小凯 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5]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M].(英)斯密(A.Smith)著;郭大力;王亚南译;.商务印书馆.1979,
[6]  
人口论.[M].(英)T.R.马尔萨斯著;郭大力译;.商务印书馆.1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