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议行合一到合理分工:我国国家权力配置原则的历史解释

被引:35
作者
钱坤
张翔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议行合一; 政权组织; 权力配置; 巴黎公社; 人民代表大会;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21 [政治制度];
学科分类号
030202 ;
摘要
"议行合一"曾被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权力配置的重要原则,一度也是我国的主流学说,但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存在争议。马克思通过对巴黎公社的描述,最早提出了在职权、组织与人员三个维度上的"议行合一",但其重点在于批判资产阶级议会制。列宁继承了马克思的"反官僚"立场,但在列宁思想指导下的苏俄(联)的苏维埃制与"议行合一"的构想有明显断裂。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政权建设经历了从苏维埃制、边区制度到人民代表大会制的变化,到1954年宪法时已经表现出国家权力的实质分化。而1982年宪法基于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教训以及其他经验,提出了国家权力配置的新原则即"彭真三原则",探索国家权力的"合理分工"。理解相关理论与实践发展的脉络,可以从历史维度为我国现行宪法下的国家机构的宪法解释提供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25 / 50+172 +172
页数:27
相关论文
共 40 条
[1]   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检察机关的宪法定位 [J].
秦前红 .
中国法律评论, 2017, (05) :62-67
[2]   第一个工人阶级政权巴黎公社崭新创举 [J].
高放 .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2014, 7 (03) :82-107
[3]   《共同纲领》与新中国三大政治制度的确立 [J].
陈扬勇 .
党的文献, 2009, (04) :19-26
[6]   对马克思关于“巴黎公社”有关论述的再认识 [J].
何俊志 .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5, (01) :73-76
[7]   在文本与现实之间:关于“五四宪法”的回顾与反思 [J].
占美柏 .
法商研究, 2004, (01) :42-51
[8]   “议行合一”对司法权的负面影响 [J].
张泽涛 .
法学, 2003, (10) :19-24
[9]   “议行合一”说不宜继续沿用 [J].
童之伟 .
法学研究, 2000, (06) :48-57
[10]   “议行”不宜“合一” [J].
吴家麟 .
中国法学, 1992, (05) :2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