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岩中稳定重砂矿物的成岩蚀变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被引:5
作者
刘嵘 [1 ]
董月霞 [2 ]
谭靖 [1 ]
张素新 [3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2]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冀东油田公司
[3]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重砂矿物; 沉积相分析; 溶蚀; 成岩作用; 次生孔隙;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71 [矿物成因];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结合矿物物理化学特征解释了沉积岩中常见的稳定重砂矿物石榴石、锆石、金红石、磷灰石、电气石和榍石的碎屑形态和稳定性;借助扫描电镜下呈现出来的形貌特征,如溶蚀、裂开、圆化程度等,分析了控制稳定重砂矿物蚀变作用的物理化学因素;认为稳定重砂矿物之间的相对稳定性受沉积环境和成岩条件的控制。在同生和成岩过程中,有机酸参与的流体可以改变部分稳定重砂矿物(如磷灰石、石榴石、电气石)的稳定性,并导致其分解,因此稳定重砂矿物的蚀变特征一方面可以辅助解释重砂矿物组合的空间变化,另一方面还可以揭示沉积过程中的气候条件、植被发育程度,从而指示沉积相,并约束成岩过程中流体的化学性质;此外,导致稳定重砂矿物溶蚀的流体对于其他造岩矿物的影响以及对次生孔隙的贡献程度值得进一步研究。
引用
收藏
页码:10 / 1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碎屑重矿物分析对库车坳陷白垩—第三纪物源变化的指示 [J].
李双建 ;
石永红 ;
王清晨 .
沉积学报, 2006, (01) :28-35
[2]   碎屑重矿物组成对南天山白垩纪—新近纪剥蚀去顶过程的指示 [J].
李双建 ;
石永红 ;
王清晨 .
地质学报, 2006, (02) :217-226
[3]   石榴石电子探针分析在物源研究中的应用 [J].
杨丛笑,赵澄林 .
沉积学报, 1996, (01) :162-166
[4]  
重砂测量与分析[M]. 地质出版社 , 马婉仙主编, 1990
[5]  
Processes controlling the composition of heavy mineral assemblages in sandstones[J] . Andrew C Morton,Claire R Hallsworth.Sedimentary Geology . 1999 (1)
[6]  
Provenance of the Sardona Flysch, eastern Swiss Alps: example of high-resolution heavy mineral analysis applied to an ultrastable assemblage[J] . Joanne C Lihou,Maria A Mange-Rajetzky.Sedimentary Geology . 1996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