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四性的生物热动力学研究(Ⅱ) 参叶和参花药性的微量量热学比较

被引:28
作者
余惠旻
肖小河
刘塔斯
赵艳玲
袁海龙
谭安民
高晓山
机构
[1] 湖南中医学院药学院
[2] 解放军医院药学部
[3] 北京医科大学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
[4] 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 湖南长沙
[5] 北京
[6] 湖南长沙
关键词
中药四性; 微量量热法; 参叶; 参花; 热焓;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85.1 [中药药性学];
学科分类号
1008 ;
摘要
目的 从生物物理化学的角度 ,阐明中药四性 (寒、热、温、凉 )的客观真实性。方法 利用微量量热法 ,测定了大肠杆菌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热谱曲线 ,得到了相应的生物热动力学参数如生长速率常数 (K)、抑制率 (I)、半抑制率 (IC50 )、热焓 (ΔH )。根据生物热动力学通用数值 ,结合本草文献报道 ,综合分析了参叶和参花药性的差异所在。结果 参叶和参花抑制细菌生长的热谱曲线 ,其形状基本相同 ,随着药物浓度的加大 ,代谢过程的停滞期延长 ,生长代谢峰后移 ;其热力学参数热焓 (Δ H)存在较稳定的差异——参叶降低了细菌生长代谢过程中热量的释放 ,而参花增加了细菌生长代谢过程中热量的释放。结论 微量量热法可作为刻划中药药性的一个新的有效手段 ,亦可作为中药活性筛选的新工具
引用
收藏
页码:49 / 5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21世纪与中药现代化 [J].
肖培根 ;
肖小河 .
中国中药杂志, 2000, (02) :3-6
[2]   D-氨基葡萄糖Schiff碱及其金属配合物的抗菌活性 [J].
冯英 ;
刘义 ;
谢昌礼 ;
屈松生 ;
乐芝凤 ;
冯长建 ;
沈昊宇 ;
张香才 .
物理化学学报, 1996, (08) :746-750
[3]  
中药药性论.[M].高晓山主编;苏式兵等编写;.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