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大气环境承载力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15
作者
范丽雅
余锡刚
金均
机构
[1] 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
关键词
大气环境容量; 大气环境承载力; 浙江省; 11个设区市;
D O I
10.15985/j.cnki.1001-3865.2013.12.018
中图分类号
X26 [环境容量与环境自净];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为了全面把握浙江省的大气环境承载力,选取了SO2、NO2和PM10作为大气环境发展空间的判定指标,以污染物浓度占标率不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规定的二级标准年均值75%作为大气污染物允许浓度限值,采用大气环境承载力相对剩余率和大气环境承载指数的方法研究了浙江省2009—2011年大气环境容量和大气环境承载力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全省11个设区市的SO2除绍兴以外均有一定环境容量,NO2均有一定环境容量,PM10只有舟山、丽水和衢州尚有一定环境容量;11个设区市大气环境承载力分别呈中承载和低承载;3年中全省3项污染物环境容量和大气环境承载指数均有所下降。
引用
收藏
页码:72 / 7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大气环境承载力初探 [J].
胡麓华 ;
张虹 .
四川环境, 2009, 28 (05) :31-35
[2]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大气环境承载力分析研究 [J].
刘艳菊 ;
李巍 ;
郝芳华 .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09, 9 (03) :78-83
[3]   典型城区山岳型风景区大气环境承载力分析 [J].
刘立勇 ;
王彬 ;
李忠武 .
生态环境学报, 2009, 18 (02) :688-692
[4]   焦作市区大气环境承载力分析 [J].
李定策 ;
齐永安 .
焦作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3) :220-223
[5]   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承载力原则 [J].
王爱萍 .
东岳论丛, 2000, (04) :38-39
[6]   环境承载力及其在环境规划中的初步应用 [J].
唐剑武 ;
郭怀成 ;
叶文虎 ;
不详 .
中国环境科学 , 1997, (01) :8-11
[7]   区域环境承载力研究方法初探 [J].
彭再德,杨凯,王云 .
中国环境科学, 1996, (01) :6-10
[8]   资源与环境综合承载力分析 [J].
刘殿生 .
环境科学研究, 1995, (05) :7-12
[9]  
可持续发展理论探索[M].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高吉喜著, 2001
[10]  
环境质量评价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叶文虎,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