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性血管损伤生化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6
作者
于永胜
林立
机构
[1] 山东省济宁医学院职业卫生与环境医学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振动性白指; 振动性血管损伤; 外周血管; 生化机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131 [劳动生理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振动性血管损伤(vibration-induced vascular impairment,ⅤⅥ)是指长期从事手传振动作业而引起的周围血管功能紊乱,表现为指端血管的收缩、痉挛,严重者可发生振动性白指(vibration-induced white finger,VWF)。ⅤⅥ是手臂振动综合征(hand-arm vibration syndrome,HAVS)的主要表现,也是目前诊断
引用
收藏
页码:498 / 501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局部振动对家兔外周血中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J].
林立 ;
张春之 ;
隋桂英 ;
刘慧 ;
聂继池 .
环境与职业医学, 2004, (03) :218-220
[2]   局部接振对家兔血浆血栓素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浓度影响的实验研究 [J].
林立 ;
张强 ;
郭子林 ;
张凯 ;
王林 .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2001, (02) :104-106
[3]   局部振动对家兔血浆内皮素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浓度的影响 [J].
林立 ;
张强 ;
曾晓立 ;
张凯 ;
王林 .
劳动医学, 2001, (01) :10-11
[4]   局部接振对家兔血管紧张素Ⅱ和心钠素水平的影响 [J].
林立 ;
郭子林 ;
张强 ;
曾晓立 ;
王林 .
中国微循环, 2000, (04) :228-229
[5]   局部振动对家兔血浆内皮素浓度的影响 [J].
林立 ;
张春之 ;
聂继池 ;
张强 ;
王林 .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2000, (03) :13-15
[6]   The physiology and pathophysiology of the nitric oxide superoxide system [J].
Munzel, T ;
Heitzer, T ;
Harrison, DG .
HERZ, 1997, 22 (03) :158-172
[7]  
The effect of vibration on back discomfort and serum levels of von Willebrand factor antigen: A preliminary communication[J] . M. H. Pope,M. I. V. Jayson,A. D. Blann,A. M. Kaigle,J. N. Weinstein,D. G. Wilder.European Spine Journal . 1994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