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酸性发酵的产酸特性研究

被引:3
作者
李亚新
储江林
耿火召宇
机构
[1] 太原理工大学环境工程系!山西太原
关键词
生活垃圾; 酸性发酵; 酸性矿山废水; 硫酸盐还原菌; 挥发脂肪酸; 碳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72 [环境微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本文研究了生活垃圾酸性发酵的特点 ,旨在为利用硫酸盐还原菌 (SRB)处理含硫酸盐的酸性矿山废水时寻找一种新的经济碳源。实验中采用小试规模的批量反应器和CSTR反应器 ,在温度35℃条件下研究了生活垃圾厌氧发酵产酸过程中 pH、挥发性脂肪酸 (VFA)和氧化还原电位的变化。在实验条件下 ,5种不同固体浓度 ( 6% ,9% ,12 % ,15 %和 2 0 % )批量运行结果表明 :所产生VFA浓度经过缓慢增加、快速增加和增加相对平缓 3个阶段 ,VFA浓度最后趋于稳定并达到一个最大值。 15 %的固体浓度是最佳固体浓度。在CSTR反应器实验中 ,5个不同的水力停留时间 ( 15 ,2 0 ,2 5 ,30和 35d)的实验结果表明 :最佳水力停留时间为 30d ,单位反应器容积的VFA产率为0 361gVFA/(L·d) ,单位重量垃圾的VFA产率为 2 2 5 4gVFA/(kg·d)。实验结果表明 :生活垃圾产酸发酵可以在较低的 pH值 ( 4 35~ 4 45 )和较高的氧化还原电位 ( +2 0 0~ +340mV)下进行。实验还测定了发酵液中乙酸、丙酸和丁酸的相对组成 ,3种短链VFA中乙酸的比例最大。
引用
收藏
页码:12 / 15+3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硫酸盐对厌氧消化的影响 [J].
钱泽澍 .
中国沼气, 1994, (03) :3-6
[2]  
废水厌氧生物处理工程[M].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张希衡等编著, 1996
[3]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指南[M].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指南》编委会, 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