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有机培肥对微团聚体组成及其碳、氮分布和活性的影响

被引:16
作者
窦森
王其存
代晓燕
机构
[1] 吉林农业大学
[2] 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
[3] 沈阳农业大学
关键词
土壤有机培肥; 微团聚体; 分布; 活性;
D O I
10.13327/j.jjlau.1991.02.011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土壤有机培肥(ISFOM)对棕壤和黑土微团聚体组成及其碳、氮分布和活性的影响。并对本文所用的制备微团聚体的方法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①棕壤和黑土的优势粒级和次优势粒级分别为10~50μm和50~250μm,C、N分布一般为10~50μm>50~250μm≥0~5μm>5~10μm。②随粒级的增加,棕壤的碳活性(CA)和氮活性(NA)提高。③ISFOM后一般使50~250μm粒级含量、各级微团聚体的CA和NA增加。④在没有更好的方法以前,用沉降虹吸法制备微团聚体是可行的。
引用
收藏
页码:43 / 48+95 +95-9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东北几种耕作土壤中有机无机复合体的研究 [J].
高子勤 .
土壤学报, 1987, (01) :8-13
[2]  
土壤肥力研究文集[M].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林业土壤研究所 编, 1984
[3]  
土壤物理及土壤改良研究法[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刘孝义 编著, 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