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原油界面活性组分的分离及表征

被引:9
作者
郭继香
李明远
林梅钦
吴肇亮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提高采收率研究中心
[2]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提高采收率研究中心 北京
关键词
原油; 分离; 酸值; 沥青质; 表面活性剂;
D O I
10.13550/j.jxhg.2007.05.010
中图分类号
TE622.1 [];
学科分类号
081702 ;
摘要
用极性分离法将胜利油田孤东1#、孤东4#原油和大庆原油分离为饱和分、芳香分、胶质、沥青质组分(S、Ar、R、As)。孤东1#和孤东4#沥青质组分质量分数(14.43%、11.35%)明显高于大庆原油沥青质组分质量分数(0.09%),而饱和分组分质量分数(47.08%、46.54%)低于大庆原油饱和分质量分数(68.08%)。孤东1#和孤东4#原油的原油组分(S、Ar、R、As)氧的质量分数、酸值由大到小的排序为:沥青质>胶质Ⅰ>芳香分>饱和分。而大庆原油的原油组分酸值由大到小的排序为:胶质Ⅰ>沥青质>芳香分>饱和分;大庆原油的饱和分组分中氧质量分数较低,饱和分中氧质量分数在原油氧中所占比例最高(0.375%),饱和分中的氧化物对大庆原油的界面活性影响不可忽视。在3种原油所有原油组分中,孤东1#原油沥青质的酸值最大(16.45 mg KOH/g沥青质),说明孤东1#原油沥青质组分含有较多酸性基团,反应活性较强。色-质分析结果表明,孤东原油饱和分正构烷烃在C10-C37呈双正态分布,大庆原油饱和分正构烷烃主要分布在C10-C38,基本呈正态分布。
引用
收藏
页码:457 / 46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孤岛原油乳状液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 [J].
吴华 ;
林梅钦 ;
宗华 ;
李明远 ;
吴肇亮 .
应用化工, 2005, (01) :15-18
[2]   原油乳状液稳定性研究Ⅲ北海原油界面活性组分特性 [J].
李明远 .
油田化学, 1997, (03) :42-47+61
[3]  
The effect of alkali oncrude oil/water interfacial properties and the stability of crude oilemulsions. Jixiang Guo,Qing Liu,Mingyuan Li,et al. Colloids and Surfaces .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