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6 条
白龙江流域坪定—化马断裂带滑坡特征及其形成演化
被引:29
作者:

杨为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黄晓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张春山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司海宝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安徽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2] 安徽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关键词:
白龙江;
坪定—化马活动断裂;
断裂带滑坡;
蠕滑;
降雨;
地震;
D O I:
10.13278/j.cnki.jjuese.201402201
中图分类号:
P642.22 [滑坡];
学科分类号:
0837 ;
摘要:
沿坪定—化马断裂带发育数个大型或巨型滑坡。这些断裂带滑坡特点明显,成因类似,各滑坡一般发育多个次级滑坡体,滑坡岩土体由次生黄土、断裂带强风化带、断裂破碎带组成,具双层或三层结构。滑坡总体顺断裂走向下滑,历史上曾多次活动。近年来变形监测资料表明,断裂带滑坡目前处于匀速蠕变阶段,表现为蠕滑→拉裂(塑流拉裂)→次级滑坡体启动下滑的特征。它是在断裂活动、地震、降雨、人类工程活动等内外动力耦合作用下形成的,坪定—化马断裂的长期活动为滑坡形成提供了前提条件,断裂带的岩土体性质是滑坡长期活动的物质基础,而降雨、地震、坡脚开挖等是滑坡体失稳下滑的主要诱发因素。因而,有必要进一步研究断裂带滑坡在内外动力耦合作用下的成灾机理,为滑坡灾害防治预警提供科学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574 / 583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 [1] 层状岩体单轴和双轴压缩蠕变特性的数值试验[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3, 43 (05) : 1539 - 1548熊良宵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宁波大学建筑工程与环境学院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宁波大学建筑工程与环境学院李天斌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宁波大学建筑工程与环境学院杨昌斌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冶集团武汉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 宁波大学建筑工程与环境学院虞利军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浙江省岩土基础公司 宁波大学建筑工程与环境学院
- [2] 巴颜喀拉块体北东缘主要断裂现今活动性分析[J].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12, 32 (03) : 27 - 30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杨攀新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张军龙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苏小宁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 [3] 强震区断裂活动与大型滑坡关系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1, 30(S2) (S2) : 3503 - 3513张永双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国土资源部新构造运动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国土资源部新构造运动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苏生瑞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不详 国土资源部新构造运动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吴树仁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国土资源部新构造运动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国土资源部新构造运动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石菊松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国土资源部新构造运动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国土资源部新构造运动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孙萍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国土资源部新构造运动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国土资源部新构造运动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姚鑫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国土资源部新构造运动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国土资源部新构造运动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熊探宇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国土资源部新构造运动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国土资源部新构造运动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
- [4] 舟曲县白龙江流域地质环境及地质灾害分布特征[J]. 甘肃水利水电技术, 2010, 46 (12) : 26 - 28张成俭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甘肃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 [5] 2008汶川大地震极端滑坡事件初步研究[J]. 工程地质学报, 2010, 18 (02) : 145 - 159吴树仁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国土资源部新构造运动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国土资源部新构造运动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王涛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国土资源部新构造运动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国土资源部新构造运动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石玲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国土资源部新构造运动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国土资源部新构造运动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孙萍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国土资源部新构造运动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国土资源部新构造运动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石菊松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国土资源部新构造运动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国土资源部新构造运动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李滨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国土资源部新构造运动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国土资源部新构造运动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辛鹏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国土资源部新构造运动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国土资源部新构造运动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汪华斌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 国土资源部新构造运动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
- [6] 5.12汶川大地震诱发大型崩滑灾害动力特征初探[J]. 工程地质学报, 2008, 16 (06) : 721 - 729许强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黄润秋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 [7] “5.12”汶川大地震触发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规律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8, 27 (12) : 2585 - 2592黄润秋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李为乐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 [8] 地质灾害形成的内外动力耦合作用机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8, (09) : 1792 - 1806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李守定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工程地质力学重点实验室陈剑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工程地质力学重点实验室廖秋林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工程地质力学重点实验室
- [9] 地球内外动力耦合作用与重大地质灾害的成因初探[J]. 工程地质学报, 2002, (02) : 115 - 117王思敬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10] 泄流坡滑坡变形特征及成因分析[J]. 中国水土保持, 1999, (09) : 32 - 33+48畅益锋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土保持局!武汉李仁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土保持局!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