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波沉积中指向沉积构造的形成机理

被引:17
作者
王青春
鲍志东
贺萍
机构
[1] 石油大学资源与信息学院,石油大学资源与信息学院,华北油田物探研究院北京,北京,河北任丘
关键词
内波; 指向沉积构造; 表面波;
D O I
10.14027/j.cnki.cjxb.2005.02.010
中图分类号
P512.2 [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深海大型沉积物波的发现,引起了国内外内波成因理论的兴起和发展。研究认为,内波作用于海底时可对海底沉积物进行改造,形成指向沉积构造,这种指向沉积构造可为单向、双向或多向,而其中与内波传播方向相反的反向沉积构造可能是内波沉积所特有的。对于这种反向沉积构造的形成,以LaFond的理论为代表,认为内波引起的底流水平流速反比于密度界面距海底的高度,波谷接近海底,因而可形成反向沉积构造。经研究分析,发现内波与表面波在本质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因而认为用一般意义上的波动理论来解释内波沉积中指向沉积构造的形成机理更加易于理解。明确指向沉积构造的形成机理对于内波沉积的识别具有重要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255 / 25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西秦岭古代地层记录中内波、内潮汐沉积及其成因解释 [J].
晋慧娟 ;
李育慈 ;
方国庆 .
沉积学报, 2002, (01) :80-84
[2]   内波单独作用形成的深水沉积物波 [J].
张兴阳 ;
何幼斌 ;
罗顺社 ;
别必文 .
古地理学报, 2002, (01) :83-89
[3]   塔中地区中晚奥陶世内波、内潮汐沉积 [J].
高振中 ;
何幼斌 ;
张兴阳 ;
翟永红 ;
胡云扬 ;
杨海军 ;
李新生 ;
李勇 .
沉积学报, 2000, (03) :400-407
[4]   北大西洋洛克尔海槽东北部内波沉积——深水大型沉积物波成因的再解释 [J].
张兴阳 ;
高振中 ;
姚雪根 .
沉积学报, 1999, (03) :464-472
[5]   内潮汐、内波沉积的特征与鉴别 [J].
何幼斌 ;
高振中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98, (09) :903-908
[6]   浙江桐庐晚奥陶世内潮汐沉积 [J].
何幼斌 ;
高振中 ;
李建明 ;
李维锋 ;
罗顺社 ;
王泽中 .
沉积学报, 1998, (01) :1-7
[7]   塔里木盆地TZ30井中上奥陶统内潮汐沉积 [J].
高振中,彭德堂,刘学锋,何幼斌,符翔,李东升,钟广法 .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1996, (04) :9-14
[8]   水面波的波形曲线 [J].
杭桂生 .
徐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 (03) :34-36
[9]  
海洋内波动力学[M]. 科学出版社 , 徐肇廷编著, 1999
[10]  
深水牵引流沉积[M]. 科学出版社 , 高振中等著,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