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黄土和阿拉斯加黄土磁化率气候记录的两种模式探讨

被引:137
作者
刘秀铭 [1 ]
夏敦胜 [2 ]
刘东生 [3 ]
丁仲礼 [3 ]
陈发虎 [1 ]
JEBegt [4 ]
机构
[1]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沙漠与沙漠化重点实验室
[3]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4] Department of Geology and Geophysics,University of Alaska,Fairbanks,AK USA
关键词
中国黄土; 阿拉斯加黄土; 磁化率; 古气候; 磁学特性; 成壤作用; 岩石磁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941.74 [黄土地、高原、台地];
学科分类号
0705 ; 070501 ;
摘要
在中国和中欧黄土-古土壤研究中发现的磁化率与成壤作用(或古气候温湿程度)的正相关性已被第四纪科学家广泛认识,并应用于古气候研究中。成壤过程形成的亚铁磁性矿物被认为是古土壤磁化率增加的主要原因;然而,这一模式并不一定适用于其他黄土沉积地区,如阿拉斯加和西伯利亚黄土沉积显示了一个完全相反的磁化率行为,即在黄土层获高磁化率值而在古土壤层获低磁化率。这种相反的关系过去被解释为磁化率反映的是与风动力吹来的亚铁磁性矿物的含量,即与风速或风力大小有关。本研究发现阿拉斯加黄土与古土壤的磁性矿物性质有明显差异,不仅仅是粒径的大小,还有磁性矿物的种类即矿物相的差别。这一证据很难单纯以风力强度的大小来解释,意味着阿拉斯加古土壤的低磁化率至少部分是在成壤过程中亚铁磁性矿物发生改变(如溶解)而造成,表明阿拉斯加黄土和中国黄土的磁化率与古气候记录可能存在两种模式,即氧化和还原条件下的成土模式。黄土磁化率在不同的气候(温度湿度)条件下有着不同的对应关系:在低降水量、高蒸发量的干旱氧化成壤条件下,利于亚铁磁性矿物的生成,其磁化率与古气候的关系呈正相关,如中国和中亚黄土;在高纬高湿的还原成壤条件下,亚铁磁性矿物会被破坏被分解,其磁化率与古气候呈负相关关系,如阿拉斯加黄土。如果成壤条件在氧化和还原之间来回变换,那么就很难找到两者之间的联系。因此,将磁化率应用于古气候的重建时要加倍的小心。
引用
收藏
页码:210 / 220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黄土频率磁化率与古气候冷暖变换 [J].
刘秀铭 ;
刘东生 ;
F.Heller ;
许同春 .
第四纪研究, 1990, (01) :42-50
[2]   THE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OF MODERN SOILS IN CHINA AND ITS USE FOR PALEOCLIMATE RECONSTRUCTION [J].
Han Jiamao ;
Lue Houyuan ;
Wu Naiqin ;
Guo Zhengtang .
STUDIA GEOPHYSICA ET GEODAETICA, 1996, 40 (03) :262-275
[3]  
500,00-year paleomagnetic record from New Zealand loess .2 Pillands B,Wright I. Quaternary Research . 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