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稻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力分析

被引:10
作者
朱雄涛
雷捷成
林伟峰
机构
[1] 福建省农科院稻麦研究所
关键词
杂交稻; 配合力; 基因效应; 遗传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4个不育系与3个恢复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配制的12个组合及其亲本材料,统计分析了7个农艺性状的配合力、配合力总效应值与其实际值的相关和回归关系,以及群体配合力方差和遣传力。结果表明:绝大多数恢复系农艺性状的一般配合力作用大于不育系的一般配合力作用;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在性状的表现中处于同等重要的作用;在产量上,一般配合力最高的不育系地谷A与一般配合力最高的恢复系测64所配制的地优64杂种,其特殊配合力也是最高的;绝大多数农艺性状的配合力总效应值与其实际值存在密切相关,可以用配合力总效应值估计杂交稻产量的高低。
引用
收藏
页码:19 / 2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杂交粳稻农艺性状配合力的分析 [J].
孟祥祯 .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1986, (04) :23-32
[2]   杂交水稻亲本配合力效应的估算和分析 [J].
张瑞祥 .
江西农业科技, 1982, (11) :6-8
[3]   杂交水稻主要性状配合力、遗传力的初步研究 [J].
周开达 ;
黎汉云 ;
李仁端 ;
罗光鉴 .
作物学报, 1982, (03) :145-152
[4]   作物数量遗传学基础——六、配合力:不完全双列杂交 [J].
黄远樟 ;
刘来福 .
遗传, 1980, (02) :43-46
[5]  
作物数量遗传[M]. 农业出版社 , 刘来福 编著, 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