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灵抗辩”之对策研究

被引:29
作者
万毅
机构
[1] 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幽灵抗辩; 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 职权主义诉讼模式; 事实推定制度;
D O I
10.16390/j.cnki.issn1672-0393.2008.04.018
中图分类号
D925.2 [刑事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摘要
"幽灵抗辩"是刑事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针对检察官的有罪控告,为减轻或者免除其刑事责任而提出的难以查证的辩解。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是将积极抗辩的举证责任转移由被告人承担,因而一旦出现"幽灵抗辩",法官将直接判决被告人承担不利后果;而职权主义诉讼模式则免除被告人的举证责任,在被告人提出"幽灵抗辩"的情形下,法官将依职权进行证据调查,进而根据调查结果作出不同的处理。在我国,要求被告人就"幽灵抗辩"承担举证责任的观点与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所确立的职权主义诉讼模式相悖,在司法实践中也难以操作,因此,应通过构建事实推定制度来对抗"幽灵抗辩"可能对刑事诉讼法和证据法造成的冲击。
引用
收藏
页码:79 / 88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推定的界限及适用 [J].
龙宗智 .
法学研究, 2008, (01) :106-125
[2]   我国刑事被控方证明责任问题思考 [J].
夏良田 .
社会科学研究, 2007, (04) :81-85
[3]   刑事证明主体新论——基于证明责任的分析 [J].
卞建林 ;
郭志媛 .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03, (01) :60-70
[4]   刑事被告人证明责任研究 [J].
卞建林 ;
韩旭 .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2002, (04) :13-22
[5]   试论刑事诉讼中被告人的证明责任 [J].
李玉萍 .
人民检察, 2001, (06) :18-21
[6]   论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的证明责任 [J].
游伟 ;
肖晚祥 .
人民司法, 2001, (05) :35-36
[7]  
日本刑事诉讼法.[M].(日)松尾浩也著;丁相顺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8]  
美国刑事诉讼法.[M].王兆鹏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9]  
美国刑事法院诉讼程序.[M].(美)爱伦·豪切斯泰勒·斯黛丽(EllenHochstedlerSteury);(美)南希·弗兰克(NancyFrank)著;陈卫东;徐美君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10]  
刑事诉讼法.[M].(日)田口守一著;刘迪等译;.法律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