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物学研究从资源属性到环境属性的发展

被引:51
作者
鲁安怀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矿物岩石材料国家专业实验室!北京
关键词
矿物资源属性; 矿物环境属性; 环境矿物学; 环境矿物材料; 环境演变载体; 矿物破坏与分解; 矿物与生物交互作用;
D O I
10.16108/j.issn1006-7493.2000.02.021
中图分类号
P579 [实验矿物学、应用矿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资源与环境是地球科学的两大主题 ,在回顾矿物资源属性的基础上 ,提出了矿物学环境属性的研究。在矿物形成和变化的过程中 ,不同时间和空间的环境变化都会在矿物中留下烙印 ,使得矿物成为记录环境演变信息的载体。利用矿物能被防止分解的一面 ,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矿物的破坏与分解 ,就有可能减少甚至避免由于矿物的破坏与分解所造成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和生态环境的破坏。类似于有机生物处理方法 ,利用无机矿物处理污染物的方法 ,体现了天然自净化作用的特色。天然矿物对污染物的净化功能主要体现在环境矿物材料基本性能方面。矿物与生物的交互作用研究 ,是无机界与有机界交叉渗透性研究课题。纳米矿物所表现出的超乎寻常的化学性质是其有效参与纳米生物作用的关键。
引用
收藏
页码:245 / 25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环境矿物材料在土壤、水体、大气污染治理中的利用 [J].
鲁安怀 .
岩石矿物学杂志, 1999, (04) :292-300
[2]   天然铁的硫化物净化含铬污水的新方法 [J].
鲁安怀 .
地学前缘, 1998, (02) :173-173
[3]   废水的矿物学处理 [J].
鲁安怀 .
地学前缘, 1996, (01) :98-98
[4]  
成因矿物学与找矿矿物学[M]. 重庆出版社 , 陈光远编著, 1987
[5]  
中国猿人石器研究[M]. 科学出版社 , 裴文中, 1985
[6]  
Environmental impact and remediation of acid mine drainage: a management problem[J] . N. F. Gray.Environmental Geology . 1997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