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制度的现实困境探析——一个法解释论的视角

被引:6
作者
高飞
机构
[1]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集体土地所有权; 农民集体; 主体缺位; 利益虚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2.3 [土地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7 ; 120405 ;
摘要
集体土地所有权是一种极其重要的财产权,但由于其主体的概念内涵不清、运行中的缺位和利益虚化,致使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在实践中未能发挥预期的功能。针对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制度的缺陷,应以民事主体的理念对其改进和建构,使其概念内涵明晰,并设计其获取土地所有权利益的法律方式,以引领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制度走出现实困境。
引用
收藏
页码:115 / 11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公法评论.[M].刘茂林; 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  
房地产法基本问题.[M].林建伟等; 主编.法律出版社.2006,
[3]  
分享利益论.[M].刘宁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4]  
中国土地立法研究.[M].江平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5]  
中国土地权利研究.[M].王卫国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
[6]  
立法技术学.[M].孙潮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
[7]  
比较立法制度.[M].吴大英等著;.群众出版社.1992,
[8]  
中国民法.[M].佟柔主编;.法律出版社.1990,
[10]   在超越的基础上实现回归——实现集体土地所有权的理论、思路和方式研究 [J].
胡吕银 .
法商研究, 2006, (06) :8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