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湛江红树林保护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空间分带

被引:24
作者
唐以杰
余世孝
机构
[1]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生态学系/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红树林; 大型底栖动物; 空间分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58.8 [水生动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用生态样带研究了广东湛江红树林保护区高桥镇核心区大型底栖动物的空间分带。结果表明:德耀村红树剖面中出现的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类为琵琶拟沼螺、悦目大眼蟹、扁平拟闭口蟹、宽身闭口蟹、黑口滨螺、等齿角沙蚕、弧边招潮和中华伪露齿螺。该剖面大型底栖动物从高潮位到低潮位可分为3个分布带:琵琶拟沼螺-弧边招潮-浓毛拟闭口蟹带;宽身闭口蟹-悦目大眼蟹-黑口滨螺带;扁平拟闭口蟹-珠带拟蟹手螺带。群落生物量的变化主要由软体动物所主导,栖息密度的变化主要由软体动物和甲壳动物所主导,多样性指数变化主要由软体动物所主导。红寨村红树剖面中出现的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类为琵琶拟沼螺、蝼姑虾、扁平拟闭口蟹、宽身闭口蟹、耳螺科的一种、黑口滨螺、中华伪露齿螺、哈氏仿对虾、弧边招潮和等齿角沙蚕。该剖面大型底栖动物也可分为4个分布带:黑口滨螺-中华伪露齿螺-等齿角沙蚕带;琵琶拟沼螺-宽身闭口蟹-耳螺科的一种带;蝼蛄虾-扁平拟闭口蟹带;沈氏长方蟹-珠带拟蟹守螺带。群落生物量的变化也主要由软体动物所主导,栖息密度的变化主要由甲壳动物所主导,多样性指数变化主要由软体动物所主导。底栖动物群落的等级聚类和非参数多变量标序显示,大型底栖动物分带与红树植物群落类型相一致。大型底栖动物分带受红树植物群落类型影响的主要原因是不同红树植物群落间的群落特征、沉积物性质和所处潮位线存在差异。
引用
收藏
页码:1703 / 1714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西门岛红树林区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 [J].
高爱根 ;
陈全震 ;
曾江宁 ;
廖一波 ;
杨俊毅 .
海洋学研究, 2005, (02) :33-40
[2]   雷州半岛红树林滩涂底栖生物多样性的初步研究 [J].
梁超愉 ;
张汉华 ;
颉晓勇 ;
邹发生 .
海洋科学, 2005, (02) :18-25+31
[3]   雷州半岛红树林盐土的某些理化性质 [J].
廖金凤 .
土壤, 2004, (05) :561-564
[4]   广西英罗港红树植物群落演替阶段的土壤化学性质 [J].
何斌 ;
温远光 ;
刘世荣 .
广西科学, 2001, (02) :148-151+160
[5]   广东湛江保护区红树林种群的生物量及其分布格局 [J].
缪绅裕 ;
陈桂珠 ;
陈正桃 ;
吴中亨 .
广西植物, 1998, (01) :20-24
[6]   深圳福田红树林区底栖大型动物群落的空间分带及灌污的可能影响 [J].
余日清,陈桂珠,黄玉山,谭凤仪 .
生态学报, 1996, (03) :283-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