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OP效应及其反转:无意识和意识知觉

被引:18
作者
耿海燕
朱滢
机构
[1] 北京大学心理系
基金
国家攀登计划;
关键词
意识知觉; 无意识知觉; Stroop效应; 注意; 刺激特性;
D O I
10.16719/j.cnki.1671-6981.2001.05.011
中图分类号
B842 [心理过程与心理状态];
学科分类号
040201 ;
摘要
该研究基于Stroop效应确立了意识知觉和无意识知觉间的质的差异 ,刺激特性 (呈现时间 )的改变和注意的改变引起了非常类似的行为上的质差模式 ,二者在决定意识时存在着补偿作用。当色词短暂呈现而被无意识知觉时 ,被试在对靶颜色进行命名时不能利用色词提供的预期信息 ,从而反应时出现典型的Stroop效应 ;而通过增强刺激特性或提高注意水平可以使色词被有意识知觉 ,从而出现了Stroop效应的反转
引用
收藏
页码:553 / 556+638 +63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错误再认:意识、注意和刺激特性 [J].
耿海燕 ;
朱滢 ;
李云峰 .
心理学报, 2001, (02) :104-110
[2]   关于无意识知觉的研究 [J].
耿海燕 .
心理学动态, 1998, (01) :15-20
[3]  
21世纪初科学发展趋势[M]. 科学出版社 , 21世纪初科学发展趋势课题组编著,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