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蒙阴侏罗纪叶肢介

被引:8
作者
陈丕基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关键词
叶肢介化石; 生长带; 装饰; 外模; 层位; 山东蒙阴; 图版; 白田坝组; 地层; 上侏罗统; 蒙阴组;
D O I
10.19800/j.cnki.aps.1982.01.014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山东蒙阴地区出露一段狭长的中生代地层(图1),呈北西向分布,最初被命名为蒙阴系(谭锡畴,1923),归入下白垩统.早年,在这套地层中部的绿色砂泥岩中采获有脊椎动物及软体动物化石,有些学者则将其归入上侏罗统(顾知微,1962,1976),而将这套地层上部的火山岩系与胶东的青山组对比,划归下白垩统.蒙阴系之下,有一百余米红色岩层,最初划入下昆仑系,这一名称已近50年未被使用,近年来山东的地质工作者称其为汶南亚组,归入蒙阴组内,而将真正的蒙阴组改称为分水岭亚组.
引用
收藏
页码:133 / 139+159 +159-16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中国脊椎动物化石手册.[M].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脊椎动物化石手册》编写组 编.科学出版社.1979,
[2]  
中国的叶肢介化石.[M].张文堂等 编著.科学出版社.1976,
[3]  
中国的瓣鳃类化石.[M].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中国的瓣鳃类化石》编写小组 编著.科学出版社.1976,
[4]  
全国地层会议学术报告汇编.[M].全国地层委员会编;.科学出版社.1962,